河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努力克服国际形势多变、国内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狠抓投资、民营经济、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四项重点工作,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0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64.3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675.4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7亿元,增长10.0%。人均GDP突破万元,达到10508元,比上年增长10.9%。 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同步提高。农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高效作物显著增长,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建筑、冶金、纺织、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的竞争实力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高,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4.6,比上年提高17.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5.3%。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得到有效理顺,企业转机建制和资产重组步伐加快;通过资产重组,质量提升,活力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制定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了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方式和程序进一步简化。投融资、财政、流通等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价格水平平稳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2.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 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省加大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就业人员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较突出,国企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农民增收面临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待进一步协调。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得到加强。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5%,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86.8%。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4.1%,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播种面积8916万亩,比上年调减8.3%;棉花播种面积872.1万亩,比上年增加261.0万亩,增长42.7%;油料播种面积951万亩,下降1.3%;蔬菜播种面积1602.8万亩,增加59.4万亩,增长3.9%。除粮食外,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粮食产量2387.8万吨,下降2%;棉花产量52.2万吨,增长29.9%;油料、蔬菜产量为历史最高水平。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达到506.4万吨、415.2万吨和197.9万吨,分别增长6.7%、6.6%和44.6%;水产品产量86.3万吨,下降0.9%。 林业建设步伐加快。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0.0%。退耕还林成效显著,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6.4万公顷,退耕造林面积2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40.4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7万公顷,有效灌溉率达73.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0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7764.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2%;农村用电量216.8亿千瓦,增长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32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10.3亿元,增长20.1%。产销衔接较好,产销率为98.7%。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传统优势行业支撑力增强,冶金、医药、化工三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环保等产业发展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8.5%。优势产品产量增长较快,生铁增长47.2%,钢增长53.5%,成品钢材增长34.4%,水泥增长15.2%,化学原料药增长23.6%。 建筑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实现利润15亿元,增长2.7%;实现税金25亿元,增长6.8%。施工工程个数4.7万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1万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4.3%;房屋施工面积8745万平方米,增长5.5%;房屋竣工面积4178万平方米,下降1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完成投资1619.3亿元,增长39.4%,城乡集体经济投资592.7亿元,增长7.8%,城乡个人投资303.9亿元,增长4.6%。 投资结构得到改善。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第二产业投资707.5亿元,增长58.9%;第三产业投资880.5亿元,增长27.4%。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677.7亿元和52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5%和81.7%。 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提高。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中,自筹资金1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其中企业自筹资金780.1亿元,增长54.0%,表明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积极开展“项目年”活动,狠抓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支撑了投资的强劲增长。全年施工项目8412个,新开工项目6893个,比上年增长13.6%。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2433个,增长24.7%,完成投资613.7亿元,增长71.1%。基建大中型项目投资129.2亿元,增长45.0%,更改限上项目投资179.0亿元,增长79.7%。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唐山钢铁公司超薄热带工程、京唐港2#港池、首钢矿业迁安分公司球团厂、石黄高速衡水支线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