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2007年经济发展统计公报(3)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07年,保税区建成道路110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线15公里,中水管线12公里。开工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对京津塘高速沿途绿化工程、加工区中心大道等道路秋植工作。东郊500KV变电站、2#220KV变电站、6#35KV变电站建成使用。4台29MW热水锅炉已投入运行。 五、科技与信息化 保税区坚持科技兴区战略,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全区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 至2007年末,保税区共有博士后工作站6个,比上年增加4个。有23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天津市有关科技计划,其中天汽模“制造业产业链协作平台开发与应用”等5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支持,中兴通讯“超高频RFID应用系统”等6个项目获得市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支持,共获得国家、市财政资助5500余万元,并首批获得滨海委6650万元的项目资助,总计超过1.2亿元。 科技研发转化取得新成果。2007年,办理专利费用减免手续和专利申请费补贴60项。当年认定各类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其中现代物流和高端服务技术企业10家;新批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其中现代物流和高端服务技术企业8家,分别占滨海新区的30.3%和80%。 建立技术研发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晶奇微电子IC设计、美国CSC公共数据存储、CIMS工程中心等专业化技术平台,为区内科技企业提供多方位的管理、研发等服务。继续依托与CIMS工程中心、市成果转化中心的合作,探索为科技企业提供专项服务的有效模式。 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信博会等各类技术交流和展览展示活动,为企业召开多次集中的科技服务讲座,内容涉及科技政策讲解、科技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管理等。区内科技企业负责人超过400人次参加了培训。 信息化建设保持快速发展。保税区门户网站建设得到加强,办公自动化OA系统全面启用,一站式网上综合审批平台进一步完善,技术防范网、海关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保税区门户网、招商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人才网等政府服务网站累计访问量达207.6万人次。 六、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2007年,保税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建立循环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加强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制度建设。建立企业循环经济定期报表制度;完成包括水、电、气、热、建筑节能、工业废弃物处理、化学需氧量等32项循环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建设和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分解表》,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与节能降耗工作体系;起草《天津港保税区循环经济促进办法》,鼓励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推进。建成空港加工区日处理能力3万吨污水处理厂和日生产能力3万吨中水厂;敷设中水管线12公里;敷设冷凝水回收管线26公里。海港保税区两座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完成保税区百吨燃煤锅炉脱硫、自控系统和输送装置改造,降低二氧化硫排放70吨,节煤480吨,节电10万度;敷设冷凝水回收管网2公里;部分供水管网改造完成。 新建居住建筑全部执行65%、公共建筑50%的建筑节能标准;已建成二步节能建筑32.6万平方米,在建二步节能建筑48万平方米、三步节能建筑37万平方米。 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07年底,保税区已有30.5万平方米建筑实现地热能供冷供热,每年可节约燃煤9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余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5000余吨。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07年,保税区企业各类能源消耗合计169.6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23.9万吨、电力203675万千瓦时、汽油3万吨、柴油7.6万吨、燃料油72.8万吨、天然气1634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1526吨、热力331.7万百万千焦。万元生产总值能耗563公斤标煤,比上年下降8.9%。其中,工业783公斤,建筑业143公斤,物流1023公斤,贸易业108公斤,信息服务业54公斤,其他服务业234公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101公斤标煤,比上年下降15.1%;万元增加值耗电676千瓦时。海港保税区消耗各类能源17.1万吨标准煤,消耗电力29247万千瓦时,热力 153.4万百万千焦,天然气1170万立方米;空港加工区消耗各类能源15万吨标准煤,消耗电力40719万千瓦时,热力 80万百万千焦,天然气440万立方米。 七、劳动就业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末,全区共有从业人员9.7万人,当年新增就业人员1万人,增长11.3%。其中空港加工区从业人员1.9万人,增长45.7%。全年全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4.9亿元,增长20.8%。人均月劳动报酬2994元,比上年增加235元。全年共有289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2006 年的26.6:73.4变为42.5:57.5。截至到2007年末,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9万人,新增就业0.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0%;贸易业从业人员2.4万人,同比减少0.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4.6%;物流业从业人员1.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9.4%;其他行业就业人员2.5万人,新增就业0.9万人。 劳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共发生劳动争议250件,劳动争议发生率为2.57‰。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劳动仲裁案件190件,其中46件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涉及金额19.9万元。全年共解决建筑工地农民工欠薪争议83起,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跨越。2007年,保税区参保单位达到2115户。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基金征收总量达到49784万元,同比增长58.05%。其中,养老31971万元,增长63.50%;医疗12602万元,增长51.48%;工伤746万元,增长33.92%;失业3638万元,增长44.59%;生育825万元,增长51.05%。截至到2007年末,五类险种结算人数分别达到53275人、59472人、58996人、58890人、52869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4346人、18737人、19257人、14398人、13969人。其中,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医疗保险达到6127人。 全年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累计注资2851.47万元。为3029人次支付门急诊和门诊特殊病医疗费用366.6万元;为317人次支付工伤保险208.9万元;为1696人次支付生育保险423.4万元;共向1185名失业人员支付失业待遇212.56万元;向1820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911.4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