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9-12-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2005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泰达”是天津开发区的英文缩写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落实国家级开发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新发展方针,紧紧抓住滨海新区的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不利因素,保持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宜居程度不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全区综合实力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在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发挥着新的重要作用。

一、综合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41.3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税收收入133.25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43亿元,增长11.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5.96亿元,增长15.9%;营业税9.53亿元,增长17.4%;企业所得税12.23亿元,增长23.2%。财政支出59.44亿元,比上年下降10.9%。

区域投资环境持续优化。2005年天津开发区按照“有限目标、逐步逼近”策略,顺利完成改善投资环境10件实事,促进了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的改善。西区投资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各职能部门的延伸服务进一步完善。国际商会、工商业联合会等协会组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土地拓展取得新进展。2005年,天津开发区东区加强旧城改造和闲置土地清理,完成第一批闲置土地的清理工作。西区继续稳妥地推进征地拆迁和土地开发,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和建设用地需求。

改革事业顺利推进。2005年,天津开发区出台了《天津开发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组建了公用事业局和项目评审中心,完成了公用事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建立了“ 公用产品、公告价格、公开补贴”的新型公用事业建设机制。西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进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区属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稳步调整。

对外交流活动频繁。2005年,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在天津开发区召开。开发区先后举办了第三届国际制造业(手机)配套采购洽谈会暨论坛、2005 中国泰达生物论坛、200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第四届PECC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AVAR2005第八届反病毒国际大会等高层次大型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开发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开发区影响力,树立开发区形象提供广阔平台。

二、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3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4%;实现工业总产值2305.19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247.18亿元,同比增长26.6%。

大中型企业对全区经济的带动作用突出。全区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166家,比上年增加28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94.8%;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31家,比上年增加9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76.5%。以摩托罗拉、三星系列企业等为龙头的电子企业群和以天津一汽丰田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群发展势头强劲,生产规模快速扩张。新投产的企业增长势头良好,为开发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

重点行业快速增长,支柱作用明显。全区电子通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13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对全区的经济贡献率为96.5%。其中以汽车制造为主的机械行业完成产值493.88亿元,比上年增长51.2%,占全区总量21.4%,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以移动通讯、新型电子元器件、视像设备、汽车电子和微电子为主体的电子通讯行业完成产值14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占全区总量的62.7%。

重点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移动电话产量达到6832.26万部,增长40.0%;轿车产量13.13万辆,增长56.3%;液晶显示器398.88万部,比上年增长1.0倍;大规模集成电路5.46亿块,增长14.2%。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产品、酶制剂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生产规模大幅增长,对开发区工业产品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2005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431.52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2.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增长迅速,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5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2290.82亿元,增长27.3%。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2.0%,比上年提高0.5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75.91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8.7,总资产贡献率20.4%,成本费用利润率7.7%,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9.3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5%。

西区产业环境逐步形成。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天津开发区西区先后吸引了锦湖轮胎、威斯塔斯、勤威工业等国际知名企业、金耀集团等“东移”企业以及富士达电动车等民营企业,产业规模正逐步形成。2005年,西区工业开始实现产出,全年实现工业产值6.76亿元。

三小区工业取得新发展。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9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微电子工业区实现产值408.01亿元,增长35.9%;逸仙科学工业园实现产值62.23亿元,增长155.7%;化学工业区实现产值2.63亿元,增长1.1倍。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2005年,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57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施工面积236.5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88万平方米。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继续稳步发展。2005年,天津开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1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68.39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2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3.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