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2007年经济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有效益”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一区四园(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航空产业园、保税物流园、科技创新园和空港物流园),区域经济保持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综合 2007年,保税区实现生产总值3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25%。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8亿元,增长5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8.5亿元,增长44.8%。第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0.8:79.2。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4.2个百分点。保税区全员劳动生产率33.1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32.8%。 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07年,财政收入实现45.3亿元,净增10.5亿元,同比增长30.1%。区级财政收入19.5亿元,增长21.2%。工商税收完成39.3亿元,增长37.1%。其中,增值税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9亿元,增长56.8%;营业税6.9亿元,增长9.4%;企业所得税11.4亿元,增长33.1%;个人所得税2.0亿元,增长75.8%。全年区级财政支出18.8亿元,增长17.2%。 区域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完成《空港加工区一期控规调整和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空港加工区城市设计及导则图则》、《空港加工区邻里中心和商业配套设施布局规划》以及电力、供水、管线等一批专业性规划编制或调整完成。临空产业区总体规划获得批准,完成对供热、环境、交通等专项规划。航空产业园、科技创新园规划设计启动。海港保税区金融贸易区、空港加工区高尔夫球场、商贸广场及人工湖等改造正在进行。完成征用土地总面积590公顷,加大海港保税区和空港加工区土地整合力度,收回土地7.6万平方米。 功能开发进一步拓展。出台了《扶持市场建设的若干规定》,稀有金属等6家市场完成注册;食糖、有色金属、化工品三家市场投入运营。空港加工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两家酒店、五家餐厅、一家超市开业。投资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司法大楼等功能性项目投入使用。控股公司、投资公司、空港物流公司实现一体化运作,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养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职能部门和驻区机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文化体系不断完善,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设施进一步健全。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安全排查和隐患整改措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了区域的安全和稳定。 二、产业经济 2007年,以物流、贸易、加工业和信息服务为主的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贡献率达到95.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7.3%、26.3%、17%和12.7%,其他行业占6.7%。 (一)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保税区作为国际货物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不断提升物流功能,积极建设现代化的国际物流中心。2007年,保税区完成进出区货物总值300.7亿美元,增长30.1%。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93.8%,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累计接受进出区货物报关单17万票,增长7%;监管进出区货物701.7万吨,增长58.8%;主要进出区货物种类涉及电子产品、动植物油和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 保税物流园区引进了一批具有全球经营网络和强大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国际采购集团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港口、航运、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产业的良性互动。2007年,完成进出区货物7.1万票,增长106.1%;监管进出区货物258.9万吨;实现货值84.7亿美元,增长118.9%。 空港国际物流区积极发展航空物流业务,建设面向东北亚,辐射中国北方的航空物流中心。借助天津机场扩建和规划建设临空产业区的契机,空港物流区大力发展航空货运服务。2007年,实现进出区货物总值25.3亿美元,增长6.9%;进出区货物9818吨。 2007年,保税区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增长109%;营业利润76.9亿元,增长128.9%。实现工商税收6.4亿元,增长42.2%。水运业、仓储及代理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港口企业保持平稳发展。2007年,国际航运市场持续繁荣,以中远散运为主的水运业快速发展。水运业全年完成营业收入357亿元,增长113.8%;实现营业利润67.5亿元,增长173.6%;增加值80亿元,增长139.9%。仓储及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增长1.9倍;营业利润2.76亿元,增长86.5%;增加值12亿元,增长70%;税收2亿元,增长56%。叶水福、天保物流、万博物流、天津港国际物流、中铁多联物流、康华物流、港航物流、振华船舶代理等企业都实现了较高增长。港口企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增长4.2%;营业收入2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以滨海铁路、蓟港铁路、南疆铁路为主的铁路运输业2007年实现较高增长,营业收入3.5亿元,增长56%,增加值增长53%。2007年道路运输业效益下滑,营业额10.7亿元,增长23%,利润下降1.3倍,增加值下降22%。 (二)贸易业 保税区市场流通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贸易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07亿元,增长27%;实现营业利润8.1亿元,增长23.7%;上缴税收14.7亿元,增长45.5%;实现增加值79.2亿元,增长38.2%,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1.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销售额在2000万以上的贸易企业321家,实现销售额573亿元,占全区贸易业商品销售额的94.5%。分行业看,零售业销售额33.2亿元,增长16.5%;汽车及零部件经营企业销售额156.3亿元,增长31.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7亿元,减少6.9%;其他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410.8亿元,增长27.7%。 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保税区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联系,完成进出口商品总额10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出口31.2亿美元,增长65.3%。出口贸易方式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贸易为主。全年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完成19亿美元,增长93.9%,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0.8%;一般贸易出口完成11.9亿美元,增长29.6%,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8.1%。出口商品类别集中在纺织服装、硅铁和机电产品等。其中,服装、纺织品出口3亿美元,增长9.7%;硅铁出口1.7亿美元,增长150.1%;非合金镍出口1.4亿美元,增长124.6%;机电产品出口1.1亿美元。出口产品涉及179个国家和地区,韩国、美国、日本为前三大贸易出口国。全年对韩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97.1%;对美国出口2.6亿美元,增长11.7%;对日本出口2亿美元,增长20.8%。伊朗、印度、阿联酋成为拉动我区贸易出口的新增长点,分别实现出口额1.5亿美元、8593万美元、7279.5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