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2001年,天津开发区利用外资的主要特点是: 1、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新批项目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24家,占新批项目总数的25.5%。日本三洋投资设立移动电话生产工厂,进一步强化了天津开发区作为国内重要移动电话生产基地的地位。继去年丰田汽车项目后,丰田树脂部件、丰田冲压部件、东海理化汽车部件、爱信车身零部件等一批配套项目在今年相继设立,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也已落户天津开发区,天津开发区汽车工业取得新的进展。此外,日本罗姆公司在微电子工业区投资建立了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半导体产品生产基地。 2、企业增资踊跃。全年共办理增资项目56家,项目投资总额12.84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05亿美元,分别占全年全区项目投资总额、合同外资金额的51.6%、50.2%,其中全年增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7家。三星视界、统一工业、顶园、顶津等大企业纷纷增资,充分显示了对天津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信心。 3、日本、韩国项目增长迅速。全年新批日、韩项目22个,日、韩增资项目15个,分别占全区新批、增资项目的23.4%、26.8%,在41个新批、增资规模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中,日、韩项目共15个。全年日、韩项目投资总额达7.06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5.71亿美元,分别占全区三资项目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金额的28.4%、26.0%。 截至2001年底,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409家,项目投资总额为169.12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46.8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5.34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496.11万美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达240家,投资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13家。在《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500强中,共有来自境外9个国家的34家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73家。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艾默生、霍尼韦尔、菲利普莫里斯、迪尔,日本丰田通商、雅马哈、伊藤忠商事、丸红商事、住友商事、松下电器、佳能、三菱商事、三菱电机、三井物产、三洋电机、电装、日商岩井、大荣、野村证券,德国大众,瑞士雀巢,法国阿尔卡特、拉法基,英国葛兰素史克,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韩国三星、现代、乐喜金星国际、浦项制铁等已经成为天津开发区的投资主体。 目前,天津开发区已在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欧洲(德国科隆)、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芝加哥、旧金山设立了工作站。津联集团有限公司发挥了天津开发区在香港的窗口作用。 内资招商力度加大,内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共登记注册各类内资企业1079家,注册资本总额31.14亿元,其中私营公司921家,注册资本总额15.18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5.4%和48.8%。截至2001年底,全区实有各类内资企业9234家,注册资本312.76亿元,其中私营公司6187家,注册资本总额147.74亿元,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达782家。 四、贸易促进 2001年,天津开发区积极推进贸易促进战略,为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提供便利,促进对内、对外贸易良性发展,对全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1年,天津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值78.86亿美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77.87亿美元。进口总值完成38.51亿美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37.97亿美元。出口总值完成40.35亿美元,增长23.5%,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出口完成39.90亿美元,增长22.9%。全区工业产品外销率38.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出口大企业的拉动作用突出。2001年全区实现产品出口的企业446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7家,出口总额36.18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89.7%;出口额超过亿美元的企业有5家,出口总额25.1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62.3%。 开拓国际市场,延伸贸易区域。2001年,与天津开发区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7个,其中出口产品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3个。对美国、日本出口仍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对美国出口9.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对日本出口6.45亿美元,增长54.1%;对欧盟出口9.39亿美元,增长9.0%。在出口国家和地区中,美国占全区出口总额的24.3%、日本占16.0%、香港占13.0%、德国占11.3%、韩国占9.7%。 出口产品结构更趋优化。以移动电话、显示器、集成电路、锂电池、片式电子元件、半导体器件、酶制剂等为代表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仍是天津开发区出口产品的主体。全年机电产品实现出口额28.6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7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23.44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58.1%。 年内,设在天津开发区内的天津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将进一步增强天津开发区的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 国际经济合作取得新进展。2001年,天津开发区与埃及合作建设的苏伊士湾西北经济特区内的第一栋标准厂房竣工,首批企业即将入驻。 内贸促进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企业参加了深圳高交会、天交会、广交会、乌洽会、中国东西部投资贸易与合作洽谈会和香港•天津周等一系列活动,与国内各省、区、市的区域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高速增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95.01亿元,同比增长88.3%,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3.50亿元,增长91.7%。截至2001年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6.4亿元。全年全区开工房屋面积61.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0%,竣工房屋面积90.12万平方米,增长130.8%。历年累计房屋开工面积708.7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5.81万平方米。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仍是固定资产投资主体。2001年,全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2亿元,同比增长81.4%,占全区总投资的79.3%,其中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0个,超亿元的项目8个。支柱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摩托罗拉芯片、西迪斯迁址、丰田汽车、葛兰素史克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将为天津开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城市综合功能更加完善。2001年全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41亿元,同比增长77.8%,历年累计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8.64亿元。2001天津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交通设施仍是建设重点。连接天津市区与开发区的津滨高速公路、全国最大的互通式立交桥—滨海立交桥(原名史家庄立交桥)等重大交通项目正式通车,五大街跨京山线桥、临港桥改造也已开工,总投资达59.5亿元的津滨轻轨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立项,试验段工程正积极展开。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使开发区与天津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