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9-12-30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2001年,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开发区。“泰达”是天津开发区英文缩写的音译)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创造新优势,实施新战略,树立新形象,成功克服了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全区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实现了“十五”计划的高起步。全区经济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载体功能不断完善,社会秩序安定,区域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全区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天津市及滨海新区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综合

全区经济增长步伐持续加速,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天津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12.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0%,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45.37亿元,可比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66.67亿元,可比增长21.6%。二、三产业比例78.6∶2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4%。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名列前茅。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1年,天津开发区完成财政收入67.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其中税收收入66.43亿元,增长36.1%,地方财政收入33.65亿元,增长19.2%。

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年内,设在天津开发区的天津海关新综合业务大楼正式启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提高通关效率。2001年,天津开发区继续发挥在建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企业运营服务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功能,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行政部门的定职能、定内设机构、定编制工作,推进区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01年,在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泰达集团、建设集团基础上组建的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天津开发区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功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001年,天津开发区成功举办了第九次“中日经济讨论会”、第六届欧美同学会年会暨“21世纪中国与国际人才竞争”研讨会、中国开发区新世纪发展战略论坛、首届亚太IT产业合作会议暨移动通信发展论坛等大型会议,提高了天津开发区的海内外知名度。

二、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良好,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得到加强。200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42.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7.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865.11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1.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839.44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1%。

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依然明显。2001年,全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8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88.1%;超10亿元的企业7家,产值合计占全区的61.8%。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现代电子(天津)多媒体有限公司、天津松下电子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进一步扩大。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低压(天津)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博爱(中国)膨化芯材有限公司、拉法基铝酸盐(天津)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于年内相继投产,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将进一步增强天津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后劲。

在2000至2001年度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以销售收入计)中,天津开发区有12家企业入围,占天津市入选企业数量的57.1%。其中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首次跃居第一,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产业竞争力得到加强。2001年,全区电子通讯、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四大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784.65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2.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电子通讯行业完成产值594.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4.1%,占全区总量的68.7%,对全区工业产值的贡献率达到75.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天津开发区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0.42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5.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7.8%。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天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支柱,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新产品不断涌现,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移动电话、基站、显示器、酶制剂及各类关键零部件等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第一块芯片下线,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和天津三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国家批准的首批CDMA移动电话供应商,诺和诺德(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胰岛素工厂也已开始启动。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01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6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37.85亿元,增长18.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实现利润(正负抵)85.69亿元,增长13.7%,实现税收44.17亿元,增长16.4%。全区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6.2%,成本费用利润率11.0%,按增加值计算的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0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1.0%。电子通讯行业效益状况突出,全年实现利润70.23亿元,总资产贡献率22.9%,成本费用利润率13.9%,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35.04万元。

区外小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为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作用。2001年,天津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化学工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1.9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21.7%。

三、投资促进

招商引资继续保持相当规模。2001年,天津开发区继续秉承“投资者是帝王”、“让投资者赢得利润”的理念,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思路,大力拓展项目渠道和项目源,强化重点产业的鼓励措施,努力营造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在全国开发区的领先地位。全年全区共新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项目94家,办理增资项目56家,项目投资总额(含增资)24.88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22.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8.0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