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生产性投资24.7亿元,非生产性投资11.4亿元,分别占总投资额的68.6%和31.4%。从产业投向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2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9.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1.2%%、19.1%、34.2%。从投资项目构成情况来看,大项目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总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12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公共设施投资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7%。其中,投入1.6亿元进行了联盟大街和十三排支改造,朝阳道和大陈路新建,津涞路二期工程和县城绿化;投资1.4亿元新建和增容变电站6座;投资0.65亿元用于通信网络建设。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旺势,全年房地产投资达5.93亿元,比上年增长65.9%,建筑施工面积49.45万平方米。

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年末全县有各类环境监测点121个,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手段日益完善。我县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实行24小时连续监测,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使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良好水平以上天数为31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7.3%。对14.7平方公里的全部城区面积实施烟尘控制,烟控区内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58.82%,绿化覆盖率为37.56%。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计划,各项总量控制指标均在控制范围以内。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2004年全县交通邮电业完成增加值9.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增幅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3%,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59公里,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干线公路342公里,增长0.7%;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304.2万吨,增长13.9%;公路货运周转量42434万吨/公里,增长389.3%;公路客运量929万人,增长22.9%,公路客运周转量25101万人/公里,增长32.4%。邮电业务量稳定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为2538万元,比上年增长7.9%;邮路总条数7条,比上年增加2条;电信业务总量10177.4万元,增长5.8%;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5.6万门,增长4.8%;电话机总数15.4万部,增长19.4%;ADSL用户7534户,增长158.2%。

六、内外贸易

商品流通活跃,消费品市场持续升温。2004年批零贸易业完成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1%,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增长18.4%,按商品用途分类,吃、穿、用、烧分别增长36.4%、15.8%、42.6%、5.2%;集市贸易成交额26.5亿元,增长19.9%。

市场建设力度加大。我县坚持以市场建设带动服务业繁荣的战略,相继兴建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档次、较多功能的购物场所,提升了我县服务业的硬件水平。年内朝朝购物中心顺利开业,怡安购物中心全部竣工,并对老城区部分商业网点进行了改造和扩建。随着东方商业街和四大商厦等商贸设施的相继兴建,县城东区的商业环境将逐步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进一步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5033.7万美元,实际到位2687.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55%。外贸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全年外贸出口实现22.5亿元,增长13%。其中:三资企业完成出口12亿元,增长51.6%,占全县出口总额的55%。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预算任务圆满完成。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收入64620万元,占收入预算的101%,同比增长25.3%(出口企业退税10983万元,加上退税后的三级财政收入为75603万元,同口径相比增长46.6%)。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8866万元,占预算的115.9%,同比增长40.8%。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5670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5.1%,同比增长32.5%。金融业稳步发展,信贷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0.7亿元,增长15.9%;各项贷款77.5亿元,增长13.4%;年末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26.6亿元,增长11.8%;在全部贷款中,对农业贷款为22.7亿元,住房贷款4.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7.1亿元和2.6亿元;工业贷款34.5亿元,比年初下降3.6亿元。保险市场保持平稳。全县共有保险机构8家,承保金额合计108亿元,增长-22.6%;全年保费收入16434万元,增长-13.3%,其中:财险收入6056万元,增长13.9%,寿险收入10378万元,增长-23.9%;全年赔付支出4863万元,增长-18.4%,其中:财险支付3175万元,增长-28.8%,寿险支付1688万元,增长12.8%。

八、科技、教育

科学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我县围绕农业五大产业开展了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累计实施和申报科技项目达48项,其中:当年新申报科技项目22项;编制完成了《静海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本年度受理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50项,共有36项获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3项;按行业分,农业项目14项,工业项目8项,卫生项目11项,其它项目3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4年,我县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1.3亿元投入学校建设,使全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新一中二期工程和模范小学主体建设工程;实施了第二轮学校布局调整,校舍楼房面积新增12万平方米,占全县校舍面积比例达到95%;60所学校基本达到了花园式学校标准,成为市县级示范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高考本科首次上线率达到44.62%,在全市12个农口区县中名列前茅;1425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54人获全国一等奖;成人职教中心进入全国千所重点行列,职校学生春季高考上线率100%;乡镇成人学校培训农民3万人次。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内县级文艺团体演出场次126场,观众达1.5万人次;举办大型文艺晚会10场;书画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15次;现有县级图书馆2个,学校、乡村图书馆210个;广播电台1座,每天制作播出节目7小时,覆盖全县及周边地区;无线电视台1座,全年制作节目1278小时,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台1座,开播电视节目39套,有线电视用户4.13万户,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达到89个。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00个,其中县级医院4个,农村卫生院19个;卫生机构拥有病床数量1199张,其中县级医院640张,农村卫生院363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31人,其中执业医师892人,注册护士424人;全年共为36万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占全县农民的83.8%;累计18.44万农民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占全县农业人口的比例达到4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4年举办全县运动会2次,全民健身活动11次,参加人员达20万人次。体育竟技水平取得新的突破,我县运动员在“亚洲俱乐部锦标赛”中获得3枚银牌和3枚铜牌;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第7名;在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中获得第2名;我县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得4金10银,名列团体第9;全年在各类市级运动会上取得金、银、铜牌数量分别达到83、54、33枚;向市级以上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专业体育人才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