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突出海洋资源和季节特色,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90万人次,旅游收入7.8亿元。海滨旅游度假区、北塘近年来成为旅游热点,津沽海会、北塘海鲜周、当一日渔民、新洋市场购物、出海观光、大沽口炮台遗址等均成为有塘沽特色的旅游亮点。

八、财政和金融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全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29577万元,比上年下降16.1%。年末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139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达2601人。

金融业务不断扩大。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2.61亿元,比年初增加45.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5.91亿元,比年初增加9.47亿元。企业存款继续增加,年末存款余额176.27亿元,比年初增加33.06亿元。金融部门逐步扩大贷款规模,年末贷款余额276.52亿元,比年初增加5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比年初增加26.25亿元和9.52亿元。年末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26.09亿元。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66.71亿元,现金支出402.29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35.58亿元。金融电子化进程有所加快。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区级财政收入5698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区级财税收入48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55674万元。在总支出中,教育事业得到了重点扶植,全年教育事业费支出17809万元,比上年增长25.9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技术创新迈出新的步伐。2001年全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国家级星火计划2项,市级3项,实施科技兴农项目25项。成立了科技专家库和成果库,为区属企业和农业示范项目提供支持,原河头镇被列为全市农业信息示范镇。全年全区技术交易市场合同成交额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18%。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全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7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8000万元。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全区有托幼园所88所,教职工1038人,在园幼儿9225人;小学校64所,教职工3349人,在校学生34307人,毕业生67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40所,教职工3087人,在校学生25997人,毕业生7813人;职业学校10所,教职工610人,在校学生5500人,毕业生2338人。

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滨海职业学院建设进展顺利,塘沽一中示范高中学校主体建成。启动了二中心模范小学、塘沽第三幼儿园的拆迁新建工程,开办了两所私立学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第六届海门艺术节为载体,以文化广场为阵地,以社区、村镇市民群众为主体,举办春之歌、夏之情、秋之韵、冬之舞大型广场、社区文化活动55场,邀请国内外著名艺术团体来塘演出7场,参加演出和欣赏演出人数20余万人次。全区完成了14项大型文化展览活动,其中,在省市级以上各类大赛中有8个项次10人次入围,10人次获奖。组织塘沽美术作品两次赴境外展览,受到普遍欢迎。收集了塘沽版画40年来的代表作品98幅,出版大型画集《塘沽版画集》。截止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展览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全年共出版《天津渤海报》80万张。全区现有广播节目1 套,平均每天播音120分钟,区级电视节目2套。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0个,其中医院20个,专科防治所3所,卫生防疫站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409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331张;全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95人,其中医生1942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市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2001年全区各系统举办运动竞赛会49场,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32000人次。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公用事业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畅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截止到2001年末城市铺装道路长度343公里,面积341万平方米。全年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热化率达到74%。建成全国最大的城市互通式立交桥-滨海立交桥,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环境,海河大桥主体建成合龙,解放路商业街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投入使用,建成了铁西路,综合改造了和平路,完成了海防路大修改造一期工程,启动了中心城区和大沽地区改造工程。完成了森林公园起步区和碱渣山公园山体工程。全年共植树20.4万株。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实施“畅通工程”成效显著,清理市区主干道路、拆除各类违法建筑、“退路进厅”工作取得突破。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城区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146毫克/立方米,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有所缓解,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得到严格控制。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有了积极进展。

十二、人口

2001年末全区年末户籍人口454719人,比上年增加79人,其中,农业人口63751人,比上年减少472人,非农业人口390968人,增加55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91‰,比上年下降0.2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5.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7‰,比上年上升0.87个千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84%。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4.38元,比上年增长11.7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43%。人均消费性支出9004.28元,比上年增长28.9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7.38%。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8.4%下降为34.0%。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38台,电冰箱96.5台,洗衣机92.5台,照相机50部,影碟机45.5部,空调机92.5台,微波炉38台,电脑23台,淋浴热水器85.5台,抽排油烟机88.5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399元,增长10.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1%……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03台,洗衣机83台,电冰箱85台,空调机24台,电话机82部。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7.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8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7平方米。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20件实事圆满完成。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共有12.9万人在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进展顺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人数共计15.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