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六、科学技术和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全区登记天津市科技成果项目53项;在市科委立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创新基金项目2项,共获得市级项目资金180万元;实现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4.31亿元,专利申请1931项。在近期公布的2006年天津市科技获奖项目中,我区共有8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六项。截至2006年底,区内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到了680家,实现技工贸收入28.25亿元,缴纳税金8859万元。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努力推进大学科技园、电气产业孵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各项职能,积极支持和引导红桥电气产业协会在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为中小企业贷款搭建担保平台,为企业融资1300万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底,全区拥有普通中小学56所,在校学生39780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4371人;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5140人。全区共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校3所,国办中小学基本创建为市规范校,职业学校全部晋升为国家级重点职专,54%的国办幼儿园创建为市一级幼儿园。义务教育完成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中考创造历史最好成绩,进入全市先进行列,高考成绩在高分段学生比例上有所突破。全力推进新课改革,建立了区、片、校三级校本教研活动网络;学前教育工作取得新硕果,成立了社区早教资源中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组建了红桥职业教育集团。以北洋社区学院为龙头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为构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了以“三名工程”和“三杯一奖”等竞赛活动为载体的“人才强教”战略,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七、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成功举办了元宵灯节交响音乐会、迎新春双拥文艺晚会,精心组织了红桥区“知荣辱树新风”系列文化活动,张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繁荣社区文化,举办了红桥区“小巷总理你好——促和谐、送欢乐”文艺演出、红桥区第四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集中展示了我区“十五”期间获国家级奖的文艺作品。为满足构建和谐社区,建立学习型社区需要,区图书馆不断深化“文化活动进社区”工作,投入各类图书近四万册建成了4家区级社区图书馆并接待读者。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06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8个,其中:区属卫生部门所属的二级医院4个、一级医院10个、专业医疗单位6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435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93人。全区卫生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红桥医院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芥园医院配套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即将交付使用。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全区15家国办医疗机构达到天津市医保诚信B级单位,红桥医院在全市二级综合医院发展中持续保持领先位置,中医医院精神疾病专科被确定为天津市中医治疗精神病重点专科建设基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加强,公共卫生疫情监测报告网络、监督网络和突发事件应急控制体系日趋完善。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设施,深入实施了低成本广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持续开展了对食品安全、非法行医的专项整治,监管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区群体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多次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近4000人次。创建体育示范小区16个,有组织、有规模的晨晚练队伍已达50多支,健身人群达24万余人。建成52条健身路径,5个街道办事处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区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在参加的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105枚,其中:金牌53枚、银牌29枚、铜牌23枚。

八、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2006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5.76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男性28.2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3916人;女性27.49万人,增加2094人。全年出生人口2248人,出生率为4.05‰,增幅比去年下降了0.35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2894人,死亡率为5.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7‰。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了99.34%。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区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0120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国有企业为23089元,集体企业10948元,其他企业16112元,与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5.5%、17.6%和30.9%。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877元,人均消费9656元,分别增长14.7%和7.1%;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增加,至年末,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36台,洗衣机97台,热水器85.5台,电话机93.5台,移动电话143部,电冰箱99.5台,家用空调101.5台,家用电脑58.5台,家用汽车2辆。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使全区职工的保险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全年完成社会保险扩面12396人,使我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5395人、73482人、6266人、55682人、54686人。2006年共征收“五险”基金4.4亿元,支付8.6亿元,全区受益4.2亿元。年末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为20264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在适度提高“低保”标准的前提下,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2006年,全区共发放保障金2800万元;特困救助575户家庭,发放特困基金43.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