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塘沽区统计局

2007年是全面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2007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6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7.06%,其中区属生产总值14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0.72%。

全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0.17:74.68:25.1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下降21.79%;第二产业增加值460.27亿元,同比增长17.97%;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9亿元,同比增长14.84%。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全区GDP增长13.31和3.81个百分点。区属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为0.72:29.4:69.88。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同比下降21.79%;第二产业增加值42.36亿元,同比增长37.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0.66亿元,同比增长15.45%。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区属GDP增长9.69和11.28个百分点。区属工业贡献率为35.65%,拉动GDP增长7.39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2007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13%,其中财税收入18.7亿元,比上年增长36.23%,营业税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6.1%,增值税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6%。

2007年区级财政支出30.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3%。增加社会事业资金投入,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用于教育支出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8%。有效落实国家救困补助政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93%。

劳动就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举办各类公益性招聘活动64场,比上年增加12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提供就业岗位4.66万个,比上年增长14.64%,初步达成意向人数3.04万人,占计划招聘人数的六成以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完成了农村351培训工程,实现零就业家庭连续三个月动态为零。

价格

市场价格出现结构性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2%。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五升二降一平”格局(见下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3.9个百分点。在食品类价格中,猪肉价格上涨40.7%,大豆油等植物油制品上涨32.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指标 指数(上年=100)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4.2

食品类 111.6

烟酒及用品类 102.7

衣着类 98.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 102.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 100.0

交通和通讯类 97.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98.6

居住类 103.5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全年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5.7%,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涨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0%,涨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7.3%,涨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3%。

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全年农业总产值2.97亿元,比上年下降17%。年末农作物播种面积5.32万亩,比上年下降14.1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999亩,总产量达2264吨,蔬菜播种面积1.72万亩,总产量达3.9万吨。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408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公顷。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2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15万千瓦,比上年下降43.13%。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6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4503万千瓦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立了农村城市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制定了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开展了农村城市化区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工业

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4%,其中区属工业完成增加值2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3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8个,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4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9%,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126.49亿元,比上年增长66.09%。支柱和优势行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63.0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46%。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8%;实现利润总额26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46%;实现利税总额298.96亿元,增长9.32%。

建筑业

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96%,其中区属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1%。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66%,其中区属完成建筑产值60.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5%。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施工面积1138.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31%;投标承包面积872.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63%;竣工面积30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9%。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9家,实现利润总额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7%,利税总额25.68亿元,上缴税金7.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6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1%,其中区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道路基础设施力度加大。年内建成滨海客运总站并已经投入使用,投入上亿元购置公交车辆,更新公交车辆240部,改造公交站亭75个,方便了我区市民出行条件。年末全区汽车拥有量6.47万辆,比上年增长4.03%,其中小型汽车5.66万辆,比上年增长了12.93%。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公路运输:全年公路营运车辆4428辆,比上年增加218辆,货物运输量为7515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完成运输收入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1%;铁路运输:净载重49.3吨/车,旅客发送人数147.1万人次。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港口吞吐量完成30946.5万吨,比上年增长20.1%,其中进港11873.4万吨,增长13.3%,出港19073.1万吨,增长24.8%。在港口吞吐量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10.2万标准箱,比上年净增115.2万标准箱,增长19.4%。邮政业务持续增长。全年邮政业务总量8894.24万元,比上年增长20.63%。邮政业务中,全年函件1297万件,比上年增长4.5%;特快专递24万件,增长69.28%;报刊累计份数1603万份,增长24.79%;邮政储蓄平均余额20.37亿元,增长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