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塘沽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29 天津市统计局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落实蓝天工程。2007年全年空气质量达二级良好水平以上天数为305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5%。深入开展碧水工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塘沽水厂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水资源状况良好,所有监测指标均未出现超标现象,保障了广大市民的饮水安全。大力推进“安静工程”。区域环境噪声处于稳定达标状态,2007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3分贝。2007年我区环境噪声平均值和80条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平均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今年新建安静居住小区1个,并对我区4个原有的市级安静居住小区进行复测,均已通过市局验收,截至目前我区已创建9个安静居住小区。

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巩固并提高创模成果,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落实总量削减目标。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有效限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发展。完成了建春里、堰滨里等小区的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提高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16立方米,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市有关部门验收。积极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规范污染源监督管理,推动重点污染源的自动化监控,坚持总量前提下的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与区内重点排污企业签订了总量消减目标责任书,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去除效率明显提高,有效控制了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

公用事业

公共事业服务能力增强。全区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35万立方米/日,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7193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100%;全区天然气和液化气用户达到17.32万户,燃气普及率为97.66%;全区新增供热面积12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增供热面积126万平方米,热化率达到91%。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电子政务网络覆盖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处级以上党政机关局域网建设应用基本达到100%,建成电子公文流转无线平台,开通30个用户,新增应用目录服务、共享数据库、视频点播等功能,拓展了电子政务网络功能体系。完成了塘沽区网络与市政务专网的接入和区目录中心平台建设,建立了塘沽区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涵盖了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资讯。

四、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在2006年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又设立了1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发展科学事业。基层科协组织日益完善,年末乡镇科普协会2个,街道科协10个,企事业单位科协18个,学会学组7个。在科技项目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7个,市级攻关计划项目5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个,应用基础研究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2个,市级科技成果登记5项,有效推动了科学研究深入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对科普的宣传和培训,年内共进行科普培训达1300人次,比上年翻了一番,印发科普资料80万份,比上年增长了7倍,举行科普展览参观人数达10万人次,比上年有了大幅增长。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年内授予21项科技成果为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9项。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复检,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普通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投入上亿元进行塘沽一职专迁址及校舍维修等工程,进一步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建成了区考试中心、馨桥园小学等8个教育教学设施,城区80%的中小学拥有了塑胶操场。与市教委签订了共建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的协议,成为全国首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塘沽一职专被确定为全市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校,滨海职业学院、塘沽中专等院校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实训基地。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1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7%。年末全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86人,在校生7768人,毕业生1998人,教职工544人;普通中学招生7517人,在校生23358人,毕业生7999人,教职工2785人;小学招生5938人,在校生33831人,教职工288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015人,其中学前班3157人。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广播影视和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136.37万册,总流通人数达185.71万人次。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电视台1座,发射机2部,广播电台1座,发射机2部,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组织开展各类艺术表演场次60场,电影放映8709场,观众人数达1.2万人。年内组织了天津市第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第十二届海门艺术节等活动。文化事业投入日益加大,“塘沽博物馆”和“塘沽区文化馆”进行改造修缮,搭建了塘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在深入开发塘沽历史文化资源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底蕴。

卫生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载体功能逐步增强。“新城镇医院改扩建项目”、“塘沽安定医院门诊病房楼”等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完善,方便了我区群众的就医;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实行社区药品零利润销售,被确定为“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推广试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居于全国先进行列。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我区共有医疗机构176家,其中医院15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血站1家,医疗教育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家,诊所、内部医疗机构70家。全区共有床位2395张,平均每千人床位3.46张。年内完成诊疗总人次271万,门诊人次242万,出院人次3.95万。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和首届农民健身运动会,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第六届天津农民运动会和天津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都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