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强二兴三优一”的战略构想,大力推进“三个首选之区”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2000万元,比上年增收22498万元,同比增长20.5%,完成年度预算的 109.5%。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56827万元,同比增长18.8%。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9%。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7%,涨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1.51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4%,其中商品房价格上涨6.6%,二手房价格上涨3.9%。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641.7万元,同比下降14.9%。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48746.6万元,同比增长6.9%;林业完成产值12457.7万元,同比增长11.5%;牧业完成产值29193.2万元,同比下降38.1%;渔业完成产值3244.2万元,同比下降46.8%。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4.2万亩,比上年增长5.3%,粮食总产3727.7万公斤,同比增长17.7%。其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区蔬菜产量76071.2吨,同比下降25.3%;水果产量49273.4吨,同比下降18.8%;出栏猪10.4万头,同比下降10.6%;出栏肉牛3009头,同比下降50.8%;出栏羊16.6万只,同比下降54.2%;牛奶产量15790.5吨,同比下降14%;出栏家禽239.7万只,同比下降61.9%;鲜蛋产量3688.7吨,同比下降21.9%;水产品产量2550吨,同比下降53.5%。 种业生产高速发展。全年实现种业生产总收入2218.3万元,同比增长183.2%;其中种蛋收入最高,占牧业种业总收入的78.5%。 观光农业不断发展。农业观光园达127个,同比增加12个;接待参观游人26.2万人次,同比增加3.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810.9万元,同比增加59.2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65.7亿元,同比下降9.5%;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45.1亿元,同比下降8.6%;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2.8亿元,同比下降39.2%。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完成工业产值231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区工业总量的49.6%;完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下降8.6%。 建筑行业发展平稳。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施工面积44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3%;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9.6亿元,同比下降6.9%。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0.4亿元,同比下降6.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亿元,同比下降16.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1.2%。 全区共销售商品房170.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8.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 77.1亿元,同比增长104.6%。商品房空置面积为7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 全区房地产开复工面积达到60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3%;其中新开工面积159.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房地产竣工面积达到15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9%。 五、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5.2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3亿元,同比增长48.7%,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8%。 全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润总额4317.6万元,同比增长18.8%。有18家商业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连锁企业4家,连锁分(门)店达到369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9家,投资总额3.29亿美元,同比增长70.5%;注册资本1.7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合同外资1.54亿美元,同比增长66.1%。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737.5万美元,同比增长22.2%。 全区完成出外贸出口交货额74.5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完成出口58.5亿元,同比增长295.9%; 镇(街)企业完成出口10.6亿元,同比增长42.1%; 中央、市属及无主管单位完成出口5.4亿元,同比增长59.6%。 七、交通运输和旅游 全区现有道路货运汽车1.5万辆;道路客运汽车1381辆;机动车维修企业457户;水运游船132艘;从业人员3.1万人,同比增长51.3%。 全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25.1万人次,同比增长7.3%;实现旅游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民俗旅游增长明显,全年共接待游人119万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42.9%。 十三陵特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实现旅游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6.5%。 八、金融存贷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49.9亿元,比年初增加50.7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89.9亿元,比年初增加40.5亿元,同比增长26.5%。各项贷款余额为192.9亿元,比年初减少8.2亿元,同比下降5.5%。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4450人。普通中学48所,在校学生19760人;其中民办学校10所,在校学生1269人。小学90所,在校学生22159人。幼儿园118所,在园幼儿10076人。全区有6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有6所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环境教育绿色学校,有16所学校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称号。 全区共输出技术1463项,成交总额20.7亿元,同比增长64.9%,位居远郊区县首位。共吸纳技术440项,吸纳技术额3.2亿元,同比增长41.1%。区科协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单位。 年内区政府推进“一校带一镇,科普进村镇”工作,6 所高校的1000 余学生参加,共开展科普宣传活动39 项。 林果产销协会积极推广有机、矮化等栽培技术,全区苹果总产量达2600万公斤,成功销往香港、欧盟等地,效益突破1亿元。我区苹果标准化示范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单位。罗非鱼协会建成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生产鱼种450万尾,带动全区养殖水面4500亩。兴翼草莓合作组织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年草莓产量达到60万公斤。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