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大兴区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据北京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大兴区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70亿元,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农业和农村建设

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2006年,大兴区按照“调整基础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全区农业发展空间逐年缩减。2006年,全区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亿元,比2005年下降2.9%。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1.4万吨,比2005年增长20.5%。受粮田面积增加及征用土地增加的影响,全区蔬菜产量102.3万吨,比2005年下降9.3%。养殖业受政策、空间、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生产量下降。全年鲜蛋产量3.3万吨,比2005年下降6.1%;牛奶产量10.5万吨,比2005年下降5.9%;生猪出栏62万头,比2005年下降11.6%。

以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新建集中供水厂4处,单村供水10处,原有水厂扩建4处,解决了2.6万农民饮水问题。试点村基本上达到了条条主街通柏油,条条胡同铺石板的标准。新能源利用与推广方面,重点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大工程。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成立了4672人的镇村保洁队伍,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5%。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2006年全区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274.2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实现利润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222.3亿元,占全区工业的81%,且经济效益连年创新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利润总额9.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94.9%。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现代制造业实现产值38.1亿元,比2005年增长7.1%,利润总额增长43.2%,收入利润率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都市工业实现产值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3%,利润总额比2005年增长2.8%。高技术工业企业产值与2005年基本持平,利润总额比2005年增长35.5%,收入利润率提高2个百分点。

重点发展行业快速发展大兴区确定的“十一五”重点发展行业中汽车制造业(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法人单位,以下同)完成产值8.5亿元,比2005年增长47%,实现利润1.5亿元,比2005年增长51.8%;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2.1亿元,比2005年增长3.8%,实现利润0.3亿元,比2005年增长45.6%;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8.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2%,实现利润1.4亿元,比2005年增长45%。

建筑业平稳发展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2005年投资形势较好等多方影响,2006年建筑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区完成建筑业产值71.8亿元,比2005年增长12.5%。在地方税收中建筑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1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2005年基本持平,投资结构发生变化2006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4亿元,比2005年略降1.6%。房地产开发投资已不再独领投资主导地位,占投资总额比重由2005年50%以上下滑到今年的三分之一,2006年房地产开发业投资为24.5亿元,比2005年下降36.8%;受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投资的亮点,2006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亿元,比2005年增长21.8%,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上升至37.8%。与房地产投资共同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影响全区投资走势的重要力量。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据全区投资主导地位。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3.2%、28.3%和68.5%。第一产投资增长48%,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4%,主要是占第二产业投资97%的工业投资下降23.1%影响所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8.8%。

房地产开发业规模缩小2006年,受国家信贷适度从紧、控制贷款规模、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开发业受到一定影响。2006年房屋施工面274.8万平方米,比2005年下降19.6%,房屋竣工面积98.5万平方米,比2005年下降38.8%;商品房销售面积108.5万平方米,比2005年下降32.2%。商品房销售额为54.7亿元,比2005年下降15.8%。

内外贸易

消费需求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5.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商业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商业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1.8亿元,比2005年增长27.3%,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5%。从结构上看,吃、穿、用、烧零售额分别为27亿元、10.4亿元、30.2亿元和8.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7.6%、31.4%、12.7%和8.4%。特别是清城百联等知名企业的引进,优化了商业环境,提高了消费档次,促进了全区商业经济的发展。

外贸出口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06年底,全区出口企业达到221家,比2005年增加42家;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4.3亿元,比2005年增长19.1%。

对外经济和开发区

利用外资略有增长2006年,全区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外商投资企业不断增加,全区新批三资企业43家,全区实际利用外资5087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4.3%。

开发区经济发展形势较好2006年,开发区企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5.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十分之一。利润总额1.3亿元,比2005年增长9.9%。其中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于2006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基地正式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政策区面积9.63平方公里。2006年,基地累计批准入区企业60家,投资企业36家,其中高技术企业12家,三资企业9家,工业企业34家。项目总投资累计达80亿元,投资在亿元以上的企业3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亿元,比2005年增长43.7%,销售收入9.1亿元,比2005年增长51%。

交通、邮电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