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9 北京市统计局

交通运输能力增强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通线路,增加客货运输车辆。截止2006年年底,纳入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的客运车辆为4305辆,客运量4213万人次;货运车17000辆,全年货运周转量98283万吨公里,交通运输能力增强。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邮政业务总量6548万元,比2005年增长7.1%;邮政业务总收入5828万元,比2005年增长3.2%;累计订销报刊1424万份,订销报刊流转额896万元;发送函件1045.7万件。电信业发展迅速,业务范围不断拓宽,在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06年底,全区电话装机容量32.5万门,实际装机26.4万门,比2005年分别增长4.6%和5.2%。全区住宅电话用户20.2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到10.8万户,宽带网用户6.3万户。201电话1.3万部。

突出旅游资源优势与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6年,全区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突出旅游资源优势与特色,加强市场促进;把握奥运工作标准,强化行业管理;瞄准国际化、市场化和现代科技,创新节庆旅游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促进农民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形象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全年实现旅游业收入5.4亿元,比2005年增长32.4%。接待游客244万人,比2005年增长18.7%。其中接待民俗旅游145万人次,民俗旅游收入1.2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22.6%和24.1%。

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3.4亿元,比2005年增长20.4%,其中房产税0.7亿元,比2005年增长58.5%;增值税1.4亿元,比2005年增长17.7%;营业税6亿元,比2005年增长1.9%;企业所得税1.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5%。

金融信贷总量增加金融行业在强化监管、加强贷款调控方面取得成效,信贷总量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截止到2006年底,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8.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6.9亿元,比2005年增长20.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1.3亿元,比2005年增长28.0%。

教育和科学技术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全区大力推进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农村教育设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使全区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义务阶段的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99.9%,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6.9%,高考录取率达到81%。

职业和成人教育势头良好。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开办583期培训班,培训农民9万多人次。

各项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6项、市级26项、区级33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9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02家;新增民营科技企业60家,全区累计发展民营科技企业934家;成功组织召开了“大兴区科学技术大会”;出台了《大兴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北京市大兴区知识产权局正式挂牌成立。

文化和体育

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功举办了大兴区第十六届农民艺术节及大兴区第十八届西瓜文化节,实施了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大兴区文化活动中心”一期工程文、图两馆2006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举办了大型公益型演出38场,观众达4000余人;举办书画、摄影展览三个,图书馆举行讲座19场,1900人。区图书馆的“农业特色书库”建设开北京郊区县之先河,建设数量已完成75个。“农业特色书库”已成为我区图书馆的服务亮点和品牌,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区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快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完成配建全民健身居家工程25套,截止2006年底,全区共有全民健身居家工程235套。

全区认真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积极组织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了大兴区全民健身体育周活动,各部门开展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健身活动,在大兴区机关事业单位组织的足球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中,共有5500多名运动员参加。

在北京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大兴区获得金牌24枚、银牌19枚,15.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列奖牌远郊区县第二位,创造了大兴区竞技体育新的历史。

环境、资源

环境2006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18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1.8%,比2005年减少38天。全区污水处理厂2座。全年污水处理量为1998.5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2%,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基本达到了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工作目标,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06年9月20日,大兴区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考核验收。有15个村申报了“生态文明村”。

资源增长与消耗全年总用水量3.5亿吨,比2005年下降0.5%,其中生活用水0.3亿吨,工业用水0.1亿吨,农业用水2.9亿吨。全社会用电量23.9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11%,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4.9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9.7%;工业用电10.6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14.3%。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全区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线,努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在基本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的基础上,努力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据统计,2006年,全区出生4268人,计划生育率为95.2%。截止200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达到57万人,常住人口91.9万人。

人民生活城乡人民生活稳步提高。随着工资收入及社会保障的逐年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21元,比2005年增长7.5%。城镇居民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0127元,基本维持上年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227元,比2005年增长6%。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93元,比2005年增长9.3%,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构成农民纯收入的主体。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113元,比2005年增长1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46元,比2005年增长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