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积极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全年共实施部、市两级科技项目6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42项。在这61个项目中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专利12项;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8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5家,总数已达82家。民营科技企业稳步发展,全区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发展到714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60亿元(预计数据),利税5亿元。 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优化教育软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成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普通中小学校招生人数1.8万人,毕业生人数2.3万人。职业中学毕业生2131人。成人教育培训结业74.7万人次。 文化事业:广泛开展文化活动,成功组织开展了以“升腾的大兴”为主题的原唱歌曲演唱会等文化活动。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四级文化网络。全区有镇级文体活动中心14个,300多个农村文化大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区图书馆藏书20万册,影剧院放映1344场次,观众达16.1万人次,丰富了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8月份全面推行。截止到2003年年底,全区农民参保人数达到27.8万人,占农民总数的79.2%。全区共设医疗机构222个,卫生技术人员3415人,其中医生1581人,床位2735张。 环境保护:全区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与环境监测,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年初确定的十件环保实事全部完成,累计投资达4.3亿元。 体育事业: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加大投入。2003年,对体育健身设施投入资金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倍。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地举办了大兴区第二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暨首届农民运动会,总计有62支代表队的1958名运动员参赛。积极参加市级锦标赛并获得第一名6人次,第二名4人次,第三名4人次的好成绩。 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区积极采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截止到2003年底,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下,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0%以上。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保险基金收缴额达3.5亿元,同比增长65%。 公用事业:全区公用事业较快发展。2003年,全区2个自来水厂年供水量1470万吨;全区用电总量14.2亿千瓦时;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0.1万户。 六、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全区户籍人口5453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945人。全年出生人口1872人,死亡人口3414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3.5‰,人口死亡率为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 城乡人民生活:随着工资收入及社会保障的逐年提高,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11.7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7722.6元,其中人均交通通讯支出754.0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67.1元,娱乐文教及服务支出1240.6元,人均居住支出584.6元。 2003年,大力实施“兴果富民”和“兴牧富民”两项工程,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99.4元,比上年增长10.1%。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64.2元,比上年增长5.3%。 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全区社会经济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新区的目标有很大差距;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主导地位不够突出,农业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深入;三是农民增收及农村劳动力转移依然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新的一年,要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注: 1.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业增加值为预计数; 2.工业指标为月报数; 3.出生人口由计生委提供; 4.户籍人口及死亡人口由公安局提供; 5.其他指标为实际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