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昌平区统计局 (2005年1月28日) 2004年,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经济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三园三区”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在建设“三个首选之区”、努力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运行平稳,实现增加值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7%;持续快速发展的第二产业依然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78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实现增加值69.2亿元,同比增长18.9%。三次产业结构为3.2:51.3:45.5。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符合昌平现阶段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突破“十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095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0961万元,同比增长23.7%。其中营业税完成55443万元,同比增收15769万元,增长39.8%;企业所得税完成8628万元,同比增收2292万元,增长36.2%;增值税完成12669万元,同比增收485万元,增长4%。 市场价格: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除此以外,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6.5%,衣着类价格下降0.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 投资:投资增势趋于平稳。2004年年初,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高,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下半年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同比增长31.6%。按投资方向分: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0.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2.7%,占全区投资总量的0.6%;用于第二产业的投资8.2亿元,同比下降18.2%,占全区投资总量的7.6%;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98亿元,同比增长41.3%,占全区投资总量的91.7%。按投资主体分:国有投资完成9亿 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区投资总量的8.4%;民间投资完成88.8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区投资总量的83.1%;外商投资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4.7倍,占全区投资总量的8.5%。 消费品市场: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6亿元,同比增长14.8%。按用途分组:吃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7.2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全区零售额的41.5%;穿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9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全区零售额的9.4%;用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7亿元,同比下降4.2%,占全区零售额的32.8%;烧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8亿元,同比增长32.6%,占全区零售额的16.3%。 二、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067万元,同比下降2.2%。其中:种植业产值45614.5万元,基本与去年持平;林业产值11174.2万元,同比下降22.5%;牧业产值47176.7万元,同比下降12.9%;渔业产值6101.7万元;同比下降6.3%;另外预计农业服务业产值完成9000万元。 主要农副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出栏猪115912头,同比减少34.6%;出栏牛6122头,同比减少21.3%;出栏羊363029只,同比减少9.6%;出栏家禽629万只,同比减少34.1%;生产蔬菜101876.5吨,同比减少5.7%;生产鲜蛋4721吨,同比增加17.9%;生产鲜奶18369吨,同比增加7.1%。 干鲜果品增产千吨。全年生产各种干鲜果品54025.2吨,同比增长3.3%。其中干果产量1699.7吨,同比下降18.8%;鲜果产量52325.5吨,同比增长4.3%。 工业: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16.3%,占全区GDP的42%,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 工业总量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3.1亿元,同比增长43.6%;其中区属工业完成产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48.1%,占全区工业总量的50.6%。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40.2%,占区属工业产值的61.7%。以北汽福田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完成产值211.9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全区工业总量的44.8%。 建筑业:建筑行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8.3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区属企业完成产值45.1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77.3%。全年完成施工面积45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2%;其中新开工面积251.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5.2%。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业投资仍是全区投资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全年完成投资75.2亿元,同比增长45.9%,占全区投资总量的70.3%。全年完成开复工面积46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竣工面积11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1%。 外贸出口: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额25.8亿元,同比增长73.5%。其中区属企业完成出口15.4亿元,同比增长99%,占全区出口总量的59.7%;镇街企业完成出口7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区出口总量的27.1%;其它企业完成出口3.4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区出口总量的13.2%。对全区外贸出口影响较大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企业,全年实现出口14.6亿元,同比增长1.1倍,占全区出口总量的56.6%。 旅游业:旅游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514.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2.9%;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1%。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人106.5万人次,同比增长57.6%;实现经营收入0.57亿元,同比增长39.1%。 金融业:金融存贷保持增长。全年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9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4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20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 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完成了沙河高教园区控规调整等8项控规的报审工作,编制了北七家镇中心区等区域的控规和长陵、十三陵镇总体规划,全区总体规划修编、沙河卫星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