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大兴区统计局

2002年,全区人民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扩充经济总量,提高整体竞争力,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从经济总量上看,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增速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从产业构成上看,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03亿元、32.02亿元和37.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23.7%和15.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50.7%和41.4%,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全面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9亿元,增幅达63.6%,其中房地产业投资额达到63.9亿元,同比增长82.8%,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7.1%,成为拉动投资需求的重要力量。

消费需求增长平稳。全区通过加速商业企业改革,努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新型业态的发展,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活跃。200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7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消费结构看,吃、穿、用、烧消费额分别为17.1亿元、4.0亿元、10.4亿元和4.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4%、17.3%、6.1%和14.9%。

外贸出口持续上升。2002年,全区出口企业达到108家,比上年增加19家,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

综合财力:财政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82492万元,比上年增长57.7%,从财政收入的构成看,营业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这四项主体税种占84.2%,其中营业税32289万元,比上年增长57.9%,占财政收入的39.1%。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行业发展

农业:按照“因地制宜出特色,发挥优势创一流”的原则,以富民工程和农产品安全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全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200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格)20.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种植业产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0.8%;牧业产值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比重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2002年,全区继续实施“兴牧富民”工程,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养殖小区和规模畜禽养殖大户、龙头企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手段,以现代化管理为机制,以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肉鸡肉鸭、肉鸽六大主导产业为群体的新格局,促进了全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全年生猪出栏61.6万头,增长22.2%;出栏肉牛3.3万头,增长48.6%;出栏羊62.3万只,增长54.9%;出栏家禽3055.8万只,增长43.2%;鲜蛋产量3.4万吨,增长5.7%;牛奶产量9.97万吨,增长49.9%。

在六环路、黄亦路、永定河等绿化工程的带动下,全区实现林业产值3599.4万元,比上年增长28.8%。

发展特色,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02年,全区加大了对主导产业的扶植力度,继续扩大优质特色产品的种植规模,实施农产品安全化工程,从而提高了全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年蔬菜产量达126.4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特菜产量4.2万吨,比上年增长20.0%;果品产量10.5万吨,比上年增长7.3%。新鲜、多样的水果、蔬菜丰富了北京市民的需求。

工业:通过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和大项目的落实,使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完成工业总产值12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工业利润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区工业各项税金合计5.5亿元,增长17.1%。

大力扶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通过举办“首都科技与企业合作对接洽谈会”,为民营科技企业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民营科技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全区民营科技工业企业完成产值、收入、利润、税金分别为40.9亿元、39.5亿元、2.01亿元和1.7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4%、35.7%、30.4%和28.1%。占区属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9.3%、40.0%、50.8%和38.1%。

商业:全区继续深化商业企业改革,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根据市场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方式,特别是连锁超市、专业店等的加盟,使多元化、多渠道的商业经营格局进一步完善,消费领域不断拓宽。2002年,全区商业增加值达到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5.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在北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民心工程及卫星城景观形象改造等工程的带动下,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全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完成建筑业产值56.9亿元,比上年增长50.6%;开复工面积54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4.8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18.1%和47.8%。

房地产开发规模继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商品房需求主体中个人购房比重大幅度上升,鼓舞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信心。2002年,全区房地产业完成投资额63.9亿元,比上年增长82.8%,开复工面积444.1万平方米,增长56.3%。房地产企业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步找到了市场定位,以人为本、智能化、公寓式绿色生态住宅倍受消费者青睐,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9.5万平方米,增长98.3%,销售额51.6亿元,增长1.15倍。

邮电通信业:邮政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范围不断拓宽。2002年,邮电业务总量4073万元,比上年增长23.7%;业务收入37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全年累计订销报刊1462万份,订销报刊流转额951万元,发送函件971万件。电信业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在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2年底,全区电话装机容量达23.8万门,实际装机18.7万户,其中住宅用户15.6万户,ISDN用户3287户,宽带网用户(ADSL)1908户,201电话5400部,电信业务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金融业:金融行业在继续推进改革,强化监管、加强贷款调控等方面取得成效,信贷总量增加,资金运动趋于活跃。截止到2002年底,区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86.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贷款余额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