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昌平区统计局 (2004年2月19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科教文主导战略,以“三园三区”建设为重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改善,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其中实现区属生产总值95.5亿元,同比增长16.9%。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7亿元,同比增长1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7亿元,同比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为4.2:52.5:43.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 社会需求:社会总需求保持增长。全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26亿元,同比增长29.9%。按投资方向分,用于第一产业的投资1.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4.3%,占全区投资总量的2.2%;用于第二产业的投资9.99亿元,同比下降15%,占全区投资总量的12.3%;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69.44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区投资总量的85.5%。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03年,我区商业在“非典”影响,仍保持增长。全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吃类和烧类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长20.3%和18.5%。 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全区累计完成外贸出口交货额14.88亿元,同比增长72.3%。其中区属企业完成7.75亿元,同比增长112.8%;镇街企业完成5.76亿元,同比增长28.1%;无主管单位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174.2%。 市场价格:价格指数小幅回升。2003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涨幅比2002年高3.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再创新高。2003年,全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541万元,比上年增收21450万元,同比增长32%,完成年度计划的114.8%,在全市远郊区县名列前茅。 二、行业发展 农业:2003年,全区累计完成农业总产值12.1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种植业完成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4.1%,占全区农业产值的37.6%;林业完成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区农业产值的11.9%;渔业完成产值0.65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占全区农业产值的5.4%;畜牧业完成产值5.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4.5%;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0.085亿元,占全区农业产值的0.69%。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区一直致力于种植业的结构调整,特菜产量大幅增长,达15029.1吨,同比增长85.1%。畜牧产品结构调整幅度较大。2003年我区出栏羊达401371只,同比增长0.3%;出栏猪177105头,同比下降14.8%;出栏肉牛7782头,同比下降19.6%;鲜奶产量17152.5吨,同比下降17.3%;鲜蛋产量4004.8吨,同比下降9.1%;出栏家禽954.7万只,同比下降9.3%。 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园“龙头”作用明显。小汤山农业科技园设施农业产值9842.9万元,占全区的39.5%;精品农业产值22171.7万元,占全区的19.2%;籽种农业产值22545.5万元,占全区的43.2%;观光农业产值477万元,占全区的5.8%;创汇农业产值23568.2万元,占全区的67.2%;加工农业产值54412万元,占全区的25.3%。 工业:工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新技术比重提高。2003年,全区工业生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工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19.3%,占全区GDP的42.8%,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 全区工业累计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298.98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中央市属企业完成147.53亿元,同比增长76.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9.3%;区属工业完成151.45亿元,同比增长42.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0.7%。 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06.8亿元,同比增长55.6%;实现利润总额9.98亿元,同比增长44.5%。其中中央市属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66.1%,实现利润总额3.06亿元,同比增长17.6%;区属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48.7亿元,同比增长45.8%,实现利润总额6.92亿元,同比增长60.8%。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2003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1.7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4%;实现销售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65.5%,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35%;完成利润总额6.1亿元,同比增长83.1%,占全区工业利润总额的61.1%。 汽车工业对全区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到年底,北汽福田完成产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101.1%,占全区工业产值的44.2%;完成销售收入138.7亿元,同比增长83.1%,占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的45.2%;完成利润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71.3%,占全区利润总额的33.1%。 建筑业: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1亿元,同比下降22.3%。全区建筑新开工面积达到238.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4.7%;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4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8.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6%。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业投资仍是第三产业投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全年完成投资51.1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社会总投资的63.4%。全年开复工面积38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竣工面积11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7.2亿元,同比增长84.1%;销售面积9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5.2%。 商业:截至12月底,全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6.2亿元,同比增长11%。各类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实现成交额10.9亿元,同比增长26.7%,比历史最高水平的2002年成交额净增2.3亿元。尽管受到“非典”暂时影响,但餐饮业恢复较快,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5.3%,所占比重同比上升9.4%。 对外经济:全区累计发展三资企业199家,利用外资2.2亿美元,直接出口创汇完成1亿美元。 旅游业:2003年,全区旅游业在遭受“非典”的影响下,实现旅游经营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全区各旅游单位累计接待游客93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3.1%。其中十三陵特区累计实现经营收入1.9亿元,同比下降18.3%;接待游客282.4万人次,同比下降51.4%。民俗旅游实现旅游收入0.4亿元,同比增长1.5倍;接待旅游人数70.2万人次,同比增长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