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是我区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全区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区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任务要求,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经济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2002年经济增长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趋势,年初为低谷,主要因工业增长速度的降低,上半年在低速增长中徘徊,下半年增速逐渐提高,到年底达到较高的增长速度,工业开始恢复到正增长。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2.8亿元,增长14.5%,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371元,比上年增加2949元,增长13.8%。全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 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三次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6.1%、43.5%、40.4%。全年完成属地财税收入235135万元,比上年增加50455万元,增长27.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79528万元,比上年增加15977万元,增长25.1%。在各税种收入中,增值税减少5%,营业税增长17%,企业所得税增长20%。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全区开复工项目195个,其中续建项目82个,开复工面积251.3万平方米。竣工项目75个,竣工面积118.4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投资额50万元以上及有正式批文的项目)4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3亿元,主要用于养殖业、种植业的设施建设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投资15.4亿元,主要投向天竺出口加工区、空港、林河工业区、六个区级工业区及其它重点企业技改项目。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26.7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2.9亿元。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9亿元,区政府集中财力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生态绿化和部分机关、学校、卫生院的设施建设等,确保了各项重大项目的实施。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1%,比上年同期的102.2%低3.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98.2%的0.9个百分点。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为96.6%,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指数104.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指数98.2%,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102.1%,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98.9%,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98.4%,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价格指数98.2%,同比下降了0.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102.1%,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在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8项指数中,有5项高于全市,有3项低于全市。 二、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实现增加值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比上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养殖业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59.8%。成功举办顺义区首届种羊拍卖会和第二届种猪拍卖会,全年出栏种猪15万头,种羊8000只,共实现销售收入4.15亿元。新增育苗基地2.5万亩,全区苗木基地发展到7万亩,规模较大的苗木基地发展到12个。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年引进33个农业项目,天发瑞奇、绿顿乳业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牵手果汁、光明乳业等投产企业开始产生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了300家,带动农户4.6万户,入社农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区通过认证的市级安全食品生产基地达到60家,通过认证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28家。观光农业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市民节日休闲观光的需求,全区共举办各类观光采摘19次,接待游客33.2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全区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区粮食总产量12561万公斤,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因素比上年减少3447.7万公斤。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蔬菜、出栏羊、牛奶和干鲜果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2%、15.6%、60.5%和17.0%。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单位 2002年完成 比上年增长% 蔬 菜 万吨 118.6 5.2 出栏生猪 万头 167.4 7.9 出栏肉鸡 万只 3841.7 -0.7 出栏肉鸭 万只 1446.7 7.5 出栏肉牛 万头 8.7 4.8 出 栏 羊 万只 37.7 15.6 牛奶产量 万吨 6.9 60.5 鸡蛋产量 万吨 2.1 -4.5 淡 水 鱼 万吨 1.6 持平 干 鲜 果 吨 57204 17 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4.8万千瓦;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237台,小型拖拉机2374台,联合收割机872台,农田载重汽车1833辆,机播面积达到24.7万亩,机收面积达到28.1万亩。 工业: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 48.4亿元,比上年增长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比上年降低5.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全年在负增长徘徊,主要原因是几个手机企业作较大调整,因此造成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等分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到年底工业生产开始恢复到正增长。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0.6%;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9.9亿元,比上年下降4.6%;实现利润总额9.6亿元,比上年下降25.0%。其中中央、市、区属工业完成总产值144.6亿元,下降5.2%;销售收入完成159.8亿元,下降10%;实现利润6.3亿元,比上年下降39.4%。镇村工业完成总产值62.4亿元,同比增长46.1%;销售收入完成60.1亿元,增长42.8%;实现利润3.2亿元,比上年增长77.8%。 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高耗低效工业产品同比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2年完成 比上年增长% 鲜 冻 肉 万吨 7.4 24.5 白 酒 万吨 2.3 -24.9 啤 酒 万吨 208.6 22.7 饮 料 万吨 26.8 34.7 服 装 万件 2523.1 4.3 皮 鞋 万双 88.0 9.9 塑料制品 吨 4941.2 -21.9 水 泥 万吨 37.7 -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