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是我区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区各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克服了“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全区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区经济保持了高速、稳步、健康发展。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连续5年平均年递增保持在20%以上。2003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470.7元,比上年增加9099.7元,增长37.3%,按年底汇率折算,约合4047美元。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2003年 2002年 比上年增加 增长(%) 全区生产总值 183.1 132.8 50.3 37.8 其中:第一产业 21.9 21.8 0.1 0.1 第二产业 102.9 57.7 45.2 78.3 第三产业 58.3 53.3 5.0 9.4 人均生产总值(元) 33470.7 24371 9909.7 37.3 运行特点:2003年全区经济经受住了上半年“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各业经济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特别是第三产业受冲击较大,但全年经济仍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平稳运行。主要原因是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等一些新兴产业高速运行发展,下半年各业均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产业结构:“二、三、一”产业格局稳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0.1%;第二产业102.9亿元,增长78.3%;第三产业58.3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1.9%、56.2%和31.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8.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属地财税收入33.9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 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完成2.2亿元、2.7亿元和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0%、57%和38%。财政支出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3.5亿元,增长20.7%;基建、挖潜支出5.9亿元,增长90.3%。 2003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2003年 2002年 比上年增加 增长(%) 属地财税收入 33.9 23.5 10.4 44.2 地方财政收入 8.6 6.3 2.3 37.2 财政支出 20.6 16.4 4.2 25.9 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 3.5 2.9 0.6 20.7 基建、挖潜 5.9 3.1 2.8 90.3 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指数有所回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3%,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5.9%,分别比上年上升1.9个和6.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9%,比上年同期的99.1%上升3.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00.2%的2.7个百分点。其中: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为104.6%,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指数103.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指数106.9%,同比上升8.7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99.2%,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98.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102%,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指数97.2%,同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95.5%,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在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8项指数中,有7项高于全市,有1项低于全市。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全面增长,拉动经济动力强劲。 单位:亿元 2003年 2002年 比上年增加 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5.1 60.2 24.9 41.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0.4 45.4 5.0 11.0 出口交货额 110.2 65.3 44.9 68.9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03年全区开复工项目120个,其中续建项目50个,开复工面积33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8.9万平方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1亿元,其中:城区完成投资67.1亿元,农村完成投资18亿元。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8亿元,主要用于养殖业、种植业的设施建设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投资35.4亿元,主要投向空港、林河工业区、物流园、北京现代汽车和燕京啤酒集团,北京现代汽车完成投资22.6亿元,占全区完成投资的2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9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3.9亿元。财政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生态绿化和潮白河治理等设施建设,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6亿元。 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0.4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89元,增长18.6%。其中,服务性消费比重达到24.3%,与上年基本持平,比上年增长0.4%;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1514.8元,增长14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89元,增长6.1%,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领域分别为:交通通讯,增长26.7%,其中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48.8%;文化教育和娱乐,增长18.1%;医疗保健,增长9.7%。 出口:全区三资企业有生产经营活动的153家,新办理三资企业87家。自营进出口企业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全区自营进出口企业达66家,涉及服装、食品、农副产品、物流等行业。全年出口交货额完成1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9%。 二、主要行业 第一产业 农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后发效应日益显现,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迅速,以种猪、种羊为代表的籽种业已走在全国前列,实现销售收入9.9亿元,占大农业总收入的16.5%。养殖业已是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主要经济支柱,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6.4亿元(按生产者价格口径),比上年增长6%,其中:养殖业产值3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60%。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效应明显,定单面积达20.2万亩,带动农户2.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了170家,带动农户4.2万户,入社农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1.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粮食总产量8839.4万公斤,因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因素比上年减少3721.6万公斤。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平稳,蔬菜、出栏生猪、出栏肉鸡、出栏肉鸭、鲜蛋同比略有降低,出栏肉牛、淡水鱼与去年持平,出栏羊、牛奶和干鲜果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8.2%、13.5%和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