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顺义区统计局 1999年,是顺义撤县设区的第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项工作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撤县设区第一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据统计,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835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500元,比上年增加1718元,增长13.4%。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252.4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60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300100.4万元,增长11.7%,建筑业实现45993.7万元,增长15.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02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产业发展的“二、三、一”格局进一步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1:45:34发展到20:44:36。全年完成中央“两税”和地方财政收入116842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725865.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7.23元,比上年增长8.9% 一、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7252.4万元,比上年增长6.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比上年减少1.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取得了积极进展。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3:2.7调整到6.3:3.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7%,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精品品种累计达758个,精品农业实现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8%。 全年粮食总产量37779.7万公斤,比上年减少6613.2万公斤,减少14.9%,亩产627.8公斤,比上年减少106.4公斤,减少14.5%。 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3.8万千瓦;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419台,小型拖拉机(含手扶)3026台,联合收割机1120台;机播面积87.8万亩,机收面积85.3万亩;农用载重汽车1478辆。 农业现代化稳定在较高水平。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88613.0吨,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1762.0千克。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4609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比上年减少0.5个百分点。 (一)工业 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300100.4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 区镇工业改革步伐加快。大力推进企业重组转制,企业破产兼并工作力度加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狠抓技措技改,增加科技含量,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快工业区建设,整体运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651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完成销售收入1111122.8万元,增长10.3%,实现利润61313.4万元,增长15.1%。其中区属工业完成产值568792.1万元,销售收入完成616643.5万元,实现利润42090.5万元,分别增长17.5%、13.1%和22.4%;镇村工业完成产值496355.3万元,销售收入完成494479.3万元,实现利润19222.9万元,分别增长3.7%、7.0%和1.8%。 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增强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工业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空港工业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点,完成增加值3.5亿元,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年内有7家企业正式建成投产,投产企业已累计达到56家,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1.5亿元,税金1亿元,出口创汇14228万美元。空港口岸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房地产业、商业、货运仓储、写字楼、金融、民办教育等初具规模,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生物工程园全面启动,依托空港优势,促进空港周边经济发展。 (二)建筑业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9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区完成建筑施工面积37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区属单位施工面积88.2万平方米,镇村建筑单位施工面积288.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2%,其中,区属建筑单位竣工面积44.4万平方米,镇村建筑单位竣工面积226万平方米。 全区建筑业产值达到204489.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实现利税18937.0万元,比上年减少7.9%。 三、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02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7%,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 (一)国内贸易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3254.7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全区完成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62885万元,比上年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3403万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吃的零售额113191万元,占35%;穿的48510万元,占15%;用的129361万元,占40%;烧的32341万元,占10%。商业部门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努力开拓商业发展空间,满足了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在大中型商业企业中,西单商场顺义联营大楼、国泰大厦和隆华购物中心销售额均在亿元以上,三家完成消费品零售额69327.3万元,占全区消费品零售额的21.4%,充分发挥了商业中心的作用。 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全年完成集市贸易成交额1794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成交额154656万元,占总成交额的86.0%,比上年增长1.2%。 (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42021.8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区交通运输业完成货物运输量5194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200251万吨公里,货运收入60464.7万元,比上年增长3.5%。 邮电通讯业继续发展,网络结构调整进一步朝着适应市场需求方向发展,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全区邮政业务总量2151.2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发送出口函件469.7万件,发送报刊2701.2万件。电信能力不断增强,通信业务总量12657.8万元,比上年增长2.3%;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9万门,增长21.1%,电话装机总数124268户,增长37.7%,区内居民电话用户110490户,增长41.6%,全区每百人拥有电话23部,比上年增加6.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