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顺义区统计局 1998年,是顺义发展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顺义撤县设区。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项工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据统计,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01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782元,比上年增加1788元,增长16.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885.9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8607.7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实现268607.2万元,增长25.0%,建筑业实现40000.5万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368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产业发展的“二、三、一”格局进一步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3.8:42.2:34.0调整为21.4:44.7:33.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01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外贸出口交货额完成18939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年财政收入87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63768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1.87元,比上年增长10.3%。 一、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健康发展,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1998年,全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精品农业、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顺鑫农业”股票上市并获成功,在农业领域打开了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渠道,为加快全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7885.9万元,比上年增长4.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4%,比上年减少2.4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总产量44392.9万公斤,比上年增加620.4万公斤,增长1.4%,亩产734.2公斤,比上年增加7.1公斤,增长1.0%。 副食品生产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区域化、基地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副食品产量全面增长,猪、鸡、蛋、菜、鱼等主要副食品生产稳定、品种增加,有效地保证了首都市场供应,首都副食品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4.5万千瓦;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449台,小型拖拉机(含手扶)4209台,联合收割机1027台;机播面积112.8万亩,机收面积97.0万亩;农用载重汽车1501辆。 农业现代化稳定在较高水平。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93033.4吨,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1836.8千克。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08607.7万元,比上年增长23.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7%,比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 (一)工业 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68607.2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9%,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 区镇工业改革步伐加快。工业生产坚持扶优扶强,壮大骨干企业实力,大力推进企业重组转制,狠抓技措技改,增加科技含量,培植新的增长点,加快工业区建设,整体运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37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完成销售收入1007627.9万元,增长10.3%,实现利润53200.3万元,增长31.1%。其中区属工业完成产值503167.9万元,销售收入完成563177.6万元,实现利润35145.5万元,分别增长32.4%、19.1%和70.2%;镇村工业完成产值460556.2万元,销售收入完成444450.3万元,分别增长6.4%、0.9%,实现利润18054.8万元,减少9.5%。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较旺的产品增长较快。 工业区建设速度加快,经济增长点建设取得新进展。空港、林河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600万元,新入区项目26个,实际利用外资5610万美元,著名的国际跨国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和德国威乐公司入驻空港工业区。年内有12家企业正式建成投产,目前,两区投产企业已累计达到34家,实现产值25.6亿元,上缴税金6000多万元,其中,空港完成产值25亿元,税金6000万元,出口创汇9418万美元,分别增长112%、114%和31%。空港口岸经济取得积极进展。房地产、餐饮娱乐、出租汽车等行业快速发展;天竺果蔬冷藏保鲜库建成并投入使用;蓝天商务中心、家世界家具广场等大型商饮服务项目正在建设中。依托空港优势,促进空港周边经济发展(以上数字来源于区经济工作会下发资料)。 (二)建筑业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000.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区完成建筑施工面积255.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区属单位施工面积76.2万平方米(4级以上),镇村建筑单位施工面积179.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区属建筑单位竣工面积39.6万平方米,镇村建筑单位竣工面积126.1万平方米。 全区建筑业产值达到171008.6万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利税20562.9万元,比上年增长58.5%,人均创利税4859元。 房地产业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出台逐渐升温。全年开复工面积达到43.8万平方米,增长34.8%,竣工面积18.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实现商品房销售收入12亿元,增长76.5%。 三、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368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9%,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 (一)国内贸易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1557.9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商业部门从调整、优化结构入手,强化服务功能,改变营销策略,在目前商业网点增多、商品供过于求的形势下,促进了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大中型商业企业中,西单商场顺义联营大楼、国泰大厦和隆华购物中心销售额均在亿元以上,充分发挥了商业中心的作用。全区完成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27041万元,比上年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17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除集贸市场和个体商贩外,462个商业企业(含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5486.6,其中吃的零售额31468.8万元,占17.9%;穿的19891.6万元,占11.3%;用的98536.5万元,占56.2%;烧的25589.7万元,占14.6%。 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全年完成集市贸易成交额159792万元,比上年增长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