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全年货运量1350万吨,比上年下降10%;货物周转量28000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客运量14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旅客周转量1240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2%。到2009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1630.3公里,比上年增加110.96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地管公路10258.77公里,省管公路1236.77公里。全市汽车(含低速汽车)拥有量64349辆。其中载货载客汽车59985辆,比上年增加11144辆,增长22.8%。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70423万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电话用户达250665户,比上年增加14465户。其中市话达(不含小灵通)152765户,农话97900户;移动电话(含小灵通)达到1144509部,比上年增加260497部,增长29.5%。电话普及率达5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了12部/人。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其中:城镇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农村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非公制经济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住宿餐饮业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他行业2.8亿元,比上年增长8.3%。 图七: ![]()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7%;其中:出口总额0.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8.7%;进口总额0.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76%;国内旅游收入22.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20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1亿元,比年初增长2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亿元,比年初增长4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2亿元,比年初增长2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2亿元,比年初增长29%。其中:短期贷款72亿元,比年初增长20%;中长期贷款110亿元,比年初增长36%。全年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561.2亿元,现金支出568.6亿元,收支相抵累计投放现金7.4亿元。 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较快增长。全年保费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人身险保费收入3.3亿元,比上年增长3%;支付各类赔款、给付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教学点)1731所,校舍面积342.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475627人,教职工25469人。高等院校招生4745人,比上年增长21.9%,在校学生1271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9958人,比上年增长7.9%,在校学生24320人;普通高中招生13214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学生36271人;普通初中招生41141人,比上年下降0.3%,在校学生120401人;小学招生34305人,比上年下降5.7%,在校学生226663人。小学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2.2%,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5%;初中毛入学率10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4.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3%;高考上线率87.9%,录取率77.5%。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23项,安排经费1387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安排科技经费180万元;省级科技项目22项,安排科技经费1207万元。共列入市级科技计划7项,安排科技经费118万元。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5个,从业人员210人,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90项,申报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类项目90项。申报专利60个,专利授权35个。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04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1793人,中级12676人,初级20576人。年末共有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240人,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普项目6项,安排经费74万元;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10项,安排经费75万元;有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235个,会员达12262人;有市级学会25个,会员7444人;有县级学会54个。全年农函大办学59个乡镇,开办了36个专业178个教学班,招收学员8369人,比上年减少634人,下降7%。 十、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保护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文物保护机构6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51.2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8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95%;有线电视入户率27%。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有新的改善。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90个,其中:医院数(含卫生院)115个;医疗机构床位数5059张,其中:县级以上位数291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98人,其中:医生2429人;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06人,有医生0.98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1.43%。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210次,参加人数85万人次。获省级以上奖牌47枚,其中:金牌25枚,银牌10枚,铜牌12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2.5%,比上年增加0.03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5.2%,比上年增加0.03个百分点;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33%,中心城市城镇污水处理率75%,都与2008年持平。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总人口为250.4万人,年内出生人口28357人,人口出生率11.33‰;死亡人口13094人,人口死亡率5.22‰;人口自然增长率6.11‰。 图八: ![]()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9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119元,比上年增长14.8%。 图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