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9个,合同外资金额3.32亿美元;直接使用外资金额6.05亿美元,增长11.4%。批准增资扩股项目30个,合同外资增加额2.64亿美元,下降51.5%。全年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4个,总投资8.42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2.89亿美元。 引进内资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38个,比上年增长3.5%;协议引进内资1384.4亿元,增长20.1%;实际到位资金369.4亿元,增长25.3%,其中省外资金278.5亿元,增长17.4%。 国际技术劳务合作 全年新办境外企业9个。境外非贸易性企业总投资1.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5%。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市现有政府部门(包括转制)科研机构130个,建成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9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76万人。全年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73.6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46.34亿元,增长35.1%。受理专利申请5200件,增长10.6%。登记技术合同166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2亿元,增长12.3%。80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 教育事业 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0所,招生1.6万人,比上年增长14.3%;在学研究生4.7万人,比上年增长4.4%;毕业生1.4万人,增长12.7%。普通高校48所,共招收学生20.6万人,增长0.5%;在校学生64.1万人,增长4.2%。成人高校13所,共招收学生1.1万人,与上年持平;在校学生2.8万人,减少2420人。中等专业学校26所,在校学生4.3万人,增长4.9%。普通高中137所,在校学生14.1万人,比去年减少2372人。初中440所,在校学生30.8万人,比上年减少1.6万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87.9%。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1768所,在校学生46.4万人,比上年减少1.7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65人,在校学生197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2万人。 文化事业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其中市属5个,县(市)12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3个,文化馆(艺术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图书馆分馆40个,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9个,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查档接待1.4万人次。市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2478场,观众99.12万人次;群众性文艺演出1000余场,观众100余万人次,创作文艺作品9篇(件、幅)。全年文艺作品共获国家级奖12项,获省级奖79项。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消灭全市143个广播电视盲村。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整体转换,完成全市50余万用户的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至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1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2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19471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8680小时。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46%,广播综合覆盖率99.50%。 卫生事业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农村卫生室)3576个,其中医院259个,卫生院202个,门诊部(所)5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所,妇幼保健机构20所。卫生机构床位数4.33万张,其中医院3.74万张,卫生院床位数0.4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31万人,其中医师1.83万人,注册护士1.56万人。农村卫生院196个,床位4254张,卫生技术人员0.51万人。 体育事业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圆满成功。全年成功举办3项国际比赛和7项国内各类各级比赛。哈尔滨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8枚,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奖牌92枚。 95%的社区和85%的村屯建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全年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超过300万人次。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 全市共有22.4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城乡低保对象实施医疗救助46.1万人次,农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8109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8万人。救助受灾群众22.4万人次。市区设置了20处大型应急避难场所。 全年新建20所敬老服务中心、维修改造12所敬老院、新建6所五保新村,现共建成农村敬老服务中心43所。 全市27971名重点优抚对象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社区建设超额完成社区公益用房60处。全市养老机构合计床位9432张,其中,国办2131张,民办7301张。 社会保障事业 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18.3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6.95万人,比上年增加1.35万人。全市共有186.4万(不含铁路和中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加19.3万人。全市有166.0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48.1万人,参合率达到97.59%。 四、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991.6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4.7万人,增加0.4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477.0万人,增加0.1万人;男性人口502.6万人,增加2.4万人。 劳动就业 年末城镇就业人数242.7万人,比上年增加3.96万人,增长1.6%。全年共安置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8.29万人。年末全市登记失业人数7.26万人,比上年减少0.05万人。全年为求职登记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34.7万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1亿元。全年创业培训6401人,1922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4959个就业岗位。 居民收入 据抽样调查测算,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7元,比上年增长8.9%,人均消费性支出12358.1元,增长14.5%;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775.5元,增长13.7%,人均生活费支出3924.3元,增长14.9%。 居民储蓄 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9.5亿元,比年初增加34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161.7亿元,增加24.9亿元。 居民住房 全市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8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1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砖瓦化钢木结构住房比重85.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五、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 路网建设 地铁一期工程、松浦大桥、城市堤防升级达标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升级改造道路91条,总长度43公里;建设完成6条、7万平方米棚改配套道路;实施顾新街、职工街道桥新建完工;完成道路维修563条、桥梁维修125座;开工建设高等级路面农村公路3876.8公里,总里程达到12780.9公里;通乡、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98%和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