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八师石河子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农八师统计局 石河子市统计局 2002年师市党委和市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垦区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全面实施“43411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2年,师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以突出工业为主导的一批产业化项目开始启动,深化国有企业和农场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得到落实,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市、镇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石河子全社会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师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4.1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32.4%,第二产业增加值19.19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一产占46.2%,二产占22.7%,三产占31.1%。在17.7%的增速中,一产拉动8.1个百分点,二产拉动4.1个百分点,三产拉动5.5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868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30689元/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有效需求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国企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 二、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深化农场改革取得成效。2002年,师市深入贯彻兵团农牧团场改革“1+3”文件精神,积极克服上年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为受灾职工减费、让利、补贴,以稳定职工队伍、稳定农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继续加大对农机具、机井和林果业、畜牧业等产权转让改革,大力推行连队整体租赁、大额风险抵押承包、土地长期固定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大力推行精准农业、膜下滴灌技术及高密度植棉模式,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特色、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狠抓了1.5-2亩自用地的划分和农场连队领导全面推行民主选举工作。一年来经过师市上下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农业实现了全面恢复性增长。全年师市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2.17千公顷,增长1.1%。完成农业增加值14.22亿元,增长32.4%,完成农业总产值29.7亿元,增长57.7%。粮食总产14.86万吨,增加3.26万吨;棉花总产19.32万吨,增加7.58万吨;油料4017吨,增加1413吨;蔬菜55.39万吨,增加39.4万吨;瓜类11.06万吨,增加6.6万吨。 林果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92千公顷,年末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5282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2215公顷。水果产量9823吨。 畜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增长的一大亮点。实现百万头牲畜目标工程起步良好,一系列鼓励私营养殖业规模发展、培育养殖基地和推广现代养殖新技术、实施高频繁殖等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配套政策正逐步落实到位。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61.5万头,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猪18.38万头,羊40.21万只,牛2.66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9%、21%、53.8%;肉类总产量2.58万吨,增长4%,牛奶2.46万吨,增长16.3%,羊毛1086吨,降低0.6%,禽蛋7540吨,增长12.8%。全年共出栏生猪23.09万头,牛0.64万头、羊16.76万只、禽137.39万只。 渔业生产保持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3442吨,比上年增长8.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6.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平均每公顷耕地拥有机械动力2.04千瓦,比上年增长8.5%。有大中型拖拉机5090台,小型拖拉机4961台,农用排灌机械2588台,收获机械323台。农用地膜施用量8462吨,农药施用量873吨,化肥(折纯)施用量5.05万吨。有效灌溉面积177.42千公顷。团场和农村全年用电量2.58亿千瓦时。 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发展放缓。全年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11亿元,比上年下降9.4%,实现利税1.53亿元,比上年下降2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导地位凸现,新型产业格局正在形成。2002年,师市突出工业主导作用,以做大做强三大上市公司和优势产业为支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构建了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和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以项目引进为重点,努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师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55亿元,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8.5%。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1.5亿元,增长6.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22.9亿元,增长5.8%,重工业产值16.7亿元,增长11.7%;大中型企业完成18.3亿元,增长8.9%。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产销衔接正常。完成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57.4万吨,增长11.2%,发电量9.2亿千瓦时,增长5.1%,纱3.3万吨,下降7.7%,布0.5万米,下降27.2%,味精2132吨,下降23.3%,番茄酱3.9万吨,增长150.6%,饮料酒226万吨,下降6.8%,食用植物油5.01万吨,下降3.4%,小麦粉7.2万吨,增长44%,饲料2.62万吨,下降15.5%,机制纸及纸板4.9万吨,增长49.8%,塑料制品4.1万吨,下降18.5%,水泥19.6万吨,下降18.3%。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8.3%,比上年下降5.8个百分点;全年产品销售收入34.8亿元,增长16.4%;实现利税总额1.7亿元,减少0.3亿元。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各项指标:工业增加值率30.8%,降低0.7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2.6%,降低0.9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3.1%,降低1.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4.1%,降低12.5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57.9%,降低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0.9次,增加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降低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9832元/人,增加361元。 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以天筑建设集团公司为龙头的师市各建安企业,紧紧抓住师市大开发、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强化成本核算和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取得可喜成绩。全年师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房屋竣工面积106.39万平方米,竣工率61.2%;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59.1%。国有独立核算建安企业实现利润625万元,比上年增长5%;全员劳动生产率53346元/人,增长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