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六师五家渠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2010-01-20 农六师五家渠市统计局

全社会从业人数10.05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5.6万人,比上年增长2.9%,占55.8%;第二产业1.38万人,比上年下降8.0%,占13.7%;第三产业3.07万人,比上年增长23.4%,占30.5%,在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5.75万人,比上年增长2.0%,占56.7%;个体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长0.8%,占25.1%。其他从业人员(含纯效益单位人员)1.45万人,比上年增长0.7%,占14.5%。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5574人,离开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658万元。在年底从业人数中,农牧团场从业人数8.08万人,比上年增长2.2%,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0%。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全师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3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12814元,增长16.3%。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师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0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14万人,其中:在职人员7.28万人,离退休人员4.8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02万人,其中:在职人员7.2万人,离退休人员4.8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6.13万人。

2006年师市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6个。全年共发放低保金1231万元,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831户,享受人数12985人。师市60岁以上老年人数37402人,占总人口数的12.8%。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4676人,占总人口数的8.5%。全年共办理老年待遇证2021个、服务证115个。

2006年新湖农场社区服务中心、新湖镇北社区、芳草湖希望社区分别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为先进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先进示范社区。

十三、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2006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成立师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举办环保法规培训,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开展五家渠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五家渠市成为自治区第20个、兵团设市城市第一个纳入新疆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的城市,实现了向全疆发布五家渠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统计范围内。下同)210.6万吨。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701.16吨;氨氮排放量46.68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38.36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458.5吨;工业粉尘排放量88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7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4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26万吨;综合利用率87.35%。全年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95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3.3%;“三同时”执行率87%。

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350人次,检查企业近500家,建设项目62个,查处环境违法企业37起,截止年底,关停企业11家,限期整改20家,结案率100%。办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40件,涉及噪声、油烟污染、大气污染等,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投入130多万元,加强环保队伍和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和监测仪器,监察和监测人员培训达17人次。通过参加培训大大提高了业务素质和办事效率。

2006年师市环保局荣获“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先进集体”。师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经兵团考核荣获2006年度一等奖。奇台中心团场四十里腰站镇荣获兵团“环境优美团场小城镇”;五家渠一中、新湖农场中学荣获兵团“绿色学校”称号;五家渠鑫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万只羊通过兵团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实现六师“环境优美城镇”、“绿色学校”的创建和有机食品零的突破。

2006年,师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起,死亡26人,其中,发生重大死亡事故2起,死亡7人,特大死亡事故1起,死亡14人。按兵团统计口径,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起,死亡23人,同比去年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发生总数减少2起,下降33%。死亡人数同比增加17人,上升283%。发生火灾事故67起,一般火灾事故66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5起,下降23%。在死亡事故中,煤矿行业死亡事故2次,死亡16人;建筑及其他行业死亡事故5起,死亡10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4.3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死亡人数0.66人。

十四、五家渠市

2006年,五家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市生产总值1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第一产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11.0%,第二产业增加值6.44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结构之比分别为20:36:44。市人均生产总值19606元,比上年增长2903元,增长17.4%。

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农业产值4.94亿元,增长14.7%;林业产值0.03亿元,下降26.7%;畜牧业产值1.93亿元,增长17.9%;渔业产值0.05亿元,下降4.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1亿元,增长15.1%。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3.57亿元,增长11.0%。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8.92千公顷(28.38万亩),比上年增长6.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44千公顷(5.16万亩),增长45.8%;棉花种植面积10.34千公顷,(15.51万亩),下降0.7%;蔬菜种植面积3.74千公顷,(5.61万亩),增长21.0%。全年粮食产量2.64万吨,增长48.4%;棉花产量2.32万吨增长17.4%;蔬菜产量25.32万吨,增长12.6%。水果产量0.19万吨,下降4.4%。肉类总产量1.59万吨,增长12.8%;牛奶产量1.18万吨,增长21.0%;禽蛋产量0.1万吨,增长3.4%,水产品产量0.08万吨,下降2.5%。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5.59万千瓦,增长7.7%;小型拖拉机255台,增长20.0%。全年化肥施用量7395吨,比上年增长6.9%,农场用电量7712万千瓦小时,增长2.7%。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3.6千公顷(35.4万亩),比上年下降0.6%。

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轻工业产值4.14亿元,增长4.6%;重工业产值5.84亿元,增长46.7%,在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产值1.94亿元,增长85.0%;私营及其他工业产值7.65亿元,增长11.0%,个体工业产值2.77亿元,增长4.6%。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五家渠工业园区实现产值2.4亿元,入住企业16家,开工企业9家。

建筑业:全年实现建筑施工产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完成施工面积32.92万平方米,增长18.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2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0.86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2.99亿元,下降12.6%;第三产业3.57亿元,增长48.8%。三次产业投资之比为1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