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四师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四师统计局 二○○七年三月五日 2006年,全师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师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工作目标,全面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十大经济增长点”和“十项惠民工程”为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强化富民优先,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实现了“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效益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2319万元,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10435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第二产业101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工业86093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建筑业15642万元,比上年下降6.1%;第三产业66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38.3:37.4:24.3。全师人均生产总值12216元,比上年增长12.4%。全社会缴纳各种税金2.61亿元,实现综合利润6901万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区域经济未能充分体现,特色、优势农产品不突出;招商引资机制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就业压力有所加大,农业一线职工增收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二、农业 2006年,农牧团场深入贯彻兵团“1+3”文件精神,落实职工增收减负政策,推进农业税费改革,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土地长期固定承包政策,进一步减轻职工负担,使自主经营与发展订单农业有机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日趋优化,区域化布局、农业产业化链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新科学、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有了新的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稳粮保糖、增棉扩种、强牧扩园”的发展战略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得以初步实现。农业生产在克服了低温、大风、冰雹、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下取得了较好收成,粮价补贴和职工减负使农牧工得到实惠,团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08.32千公顷(162.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9.18千公顷(88.77万亩);棉花10.63千公顷(15.95万亩);油料16千公顷(24万亩);甜菜6千公顷(9万亩)。粮食总产和单产、甜菜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0.18千公顷(150.27万亩),复种指数107.8%。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4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农业产值145662万元,增长17.6%;林业产值2707万元,下降7.7%;牧业产值47346万元,增长9.2%;渔业产值2127万元,增长5.6%;农业服务业产值16394万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结构比为:68.0:1.3:22.1:1.0:7.6。 林业工作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以“高标准、质为先”的原则,强化质量,提高成活率。园艺业加大主体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积极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私有林和私有木材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加大。2006年,完成当年造林面积774公顷(11610亩),比上年下降43.4%。 畜牧业坚持“科技兴牧”战略,推广“十大主体技术”,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抓好牲畜重大疫病防治和常规免疫,增强抗灾防灾能力。广泛开展了牛的冷配技术推广和种畜的引进工作,全年完成改良牛2.3万头,完成绵羊人工授精25.26万只,完成牲畜W病防疫280.18万头次,禽流感防疫242.7万羽。 全年水产品产量3161吨,比上年增长3.8%。 乡镇企业注重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以结构调整为重心,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全年完成总产值81262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完成工业产值22972万元,比上年增长17.8%。完成增加值32795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全年营业收入85787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完成利税总额20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8.8%。 自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自营经济产值95967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47901万元,完成自营经济纯收入36000万元,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5265元。 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师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0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00台,小型拖拉机2382台,联合收割机388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6.38万吨,比上年增长19.0%。农场用电量6794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1.5%。 根据团场职工家庭收支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牧团场人均纯收入6269元,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1089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8%和15.8%。 三、工业、能源 2006年,工业以“科学化管理、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为发展思路,以重化工为突破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工业布局。深入开展“学南岗、促管理”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以食品、建材、能源、化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为龙头的支柱产业群,加快实现新型工业化步伐。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8956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轻工业产值128059万元,增长27.8%,重工业产值60897万元,增长17.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总产值145406万元,增长23.2%,销售产值146146万元,增长27.2%,产销率100.6%。实现工业增加值70152万元,增长22.3%,主营业务收入13.51亿元,实现利润2.52亿元。 附营工业总产值26979万元,增长26.1%;个体工业总产值16571万元,增长30.2%。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煤炭消费量93万吨,增长16.7%;电力消费量2.53亿千瓦小时,增长23.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1.05万吨,下降35.6%;水泥9.94万吨,下降18.0%。化肥6.38万吨,增长19.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5.87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3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940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69621万元,增长8.1%,私人投资5598万元,下降3.8%,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私营经济完成投资7721万元,宁夏御马葡萄榨汁厂、雪龙马铃薯淀粉厂等一批私营企业落户垦区。在投资总额中,生产性建设投资69430万元,增长81.5%,其中工业投资33168万元,增长372.7%。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3510万元,下降57.7%,其中住宅建设投资5736万元,下降71.0%,教育文化投资2642万元,下降11.0%,卫生建设投资1277万元,下降10.8%。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72425万元,增长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