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四师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20 农四师统计局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首批6个团场经兵团中期考核评估,已顺利达标。完成了5个团场医院和159个连队甲级卫生室建设。全师拥有卫生机构335所。其中,综合医院22家,疾控中心20家,师直属卫生所18家,连队卫生室172家,团场社区门诊23家,工厂学校等卫生室37家,预防接种门诊19家,个体诊所24家。年末拥有床位数1414张,卫生技术人员1643人。住院病人治愈率61.94%,好转率34.18%,病死率1.29%。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效,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举办了“我们工人有力量”工业专题文艺晚会、党代会专场晚会、“廉政之歌”等大型文艺活动,丰富和活跃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时代特色,军垦情怀”主题晚会,获兵团第六届文艺汇演集体二等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全师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兵团级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深入。全年累计刊稿24180篇,其中中央级727篇、省区级5464篇,地州级17909篇。《伊犁垦区报》共出版151期,期发行量9800份。加大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30个连队的文化活动室和31个连队的广播电视“连连通”工程建设任务,目前已开播电视节目60套,广播节目1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5%。全年共制作播出电视新闻5717条,在中央电视台发稿6条,兵团电视台发稿684条。

九、人口、职工生活和环境保护

2006年,全师年末总人口225859人,增长1.6%。其中,男性116762人,女性109097人,性别比为107:100。在总人口中,汉族184286人,维吾尔族10606人,哈萨克族20549人,回族6735人,蒙古族2169人,其他少数民族1514人。年内出生人口1284人,人口出生率5.7‰;年内死亡人口923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1.6‰。年底总户数76025户。全师计划生育率100%,晚婚率97.1%,共有18980人领取了独生子女证,领证率43.8%。节育率93.5%。

全师年末从业人员98592人,增长1.0%。其中,单位从业人员75473人,其中在岗职工75393人,增长1.7%;个体从业人员22011人,增长0.4%;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57人,下降52.5%。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55572人,第二产业19343人,第三产业23677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6.3:19.7:24.0。

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减负惠民工作落到实处。农牧团场一线承包职工收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利益和谐。2006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7027万元,比去年增长14.9%。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10334元,增长14.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0%;全年职均收入(含庭院收入)11923元,比上年增长13.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师驻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9076元,农牧团场农牧工人均纯收入4506元。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到普遍重视。绿化工程进一步落实,完成194个连队的绿化工程,建设了40个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新型连队。2006年,在“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中,检查水源地18处、排污企业16家。环评执行率100%,“三同时”执行率95%,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开展了废水监测、炉窑监测、竣工验收监测、施工企业噪声监测和大气监测工作,监测覆盖率达90%以上。

注:1、增加值、总产值的绝对数均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缩减计算。

2、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部分指标未经兵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