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四师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南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8万吨/年电石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36万元,其中本年完成投资6442万元,一期工程已投入生产,二期工程土建部分完工,设备安装已近尾声。总投资8652万元的南岗集团霍城水泥厂16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改扩建项目顺利投产。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058万元,煤矿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314万元。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945万元,基本解决了63700人和43100头牲畜饮水难问题。农业投资19658万元,增长29.6%,其中农田水利投资5599万元,增长54.8%,正式启动10万亩土地开发工程,完成投资2146万元。南岸灌区开发新建连队建设完成投资1776万元。病险水库加固及苏木拜河治理完成投资2329万元。边境团场连队道路、通连、通营、垦区干线公路和吐坡公路完成投资12006万元,新建客运站点8个(7921平方米),其中5个投入使用。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共完成857口小型沼气池建设工程,总投资244万元。 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新增耕地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72万亩,电石9万吨/年,水泥熟料48万吨/年,改建公路397公里。新增小学校学生席位3734个,各类房屋面积31367平方米,新增医院病床225张。 全社会房屋施工面积29.9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1%,竣工房屋面积21.52万平方米,下降60.4%。住宅施工面积10.5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14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74.6%和80.1%。 建筑业运行平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施工产值45452万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下降2.0%,其中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完成22394万元,增长5.3%,竣工产值30959万元,下降21.7%。全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42.8%和57.1%。 五、公路运输业 公路运输业发展稳定。全年完成货运量607万吨,比上年增长7.6%;货物周转量53050万吨公里,增长5.2%;完成客运量839万人,比上年增长7.3%;旅客周转量31189万人公里,增长4.7%。全师拥有各种汽车3885辆,其中,国有单位592辆,个体3293辆。各种载货汽车1160辆,8330吨位,各种载客汽车1554辆,10621客位。 六、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 社会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裕,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3380万元,增长11.4%;餐饮业零售额11829万元,增长18.8%;其他行业零售额2200万元,增长24.3%。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54823万元,增长22.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95211万元,增长26.6%;限额以下单位25765万元,增长7.8%;个体批零贸易业33847万元,增长24.1%。年末个体批零贸易业网点3060个,从业人员3978人。 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6929万元,增长13.5%。其中:星级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624万元,增长8.4%。在营业额中客房收入4472万元,增长2.6%;餐饮业营业额11824万元,增长19.2%。年末个体住宿餐饮业网点911个,从业人员2001人。 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强劲增速,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33亿美元,同比增长99.5%。其中,出口4.14亿美元,比去年增加2.03亿美元,同比增长96.2%。 七、金融、保险和社会保障业 金融业实现较好经营业绩。年末各项本币存款余额286754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单位存款100982万元,增长11.84%;居民储蓄存款183902万元,增长11.8%;其他存款1870万元,增幅较大。各项贷款余额100613万元,下降1.27%。其中工业贷款34543万元,下降7.12%;商业贷款5730万元,下降20.5%;农业贷款38013万元,增长9.83%。 保险事业在扩大保险种类,完善保险服务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7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11万元,增长30.1%;农业险保费收入1810万元,下降4.3%;人身险保费收入3714万元,增长17.5%。全年赔款、给付总额527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1752万元,农业险赔款1610万元,人身险给付1916万元。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年末参加养老保险78086人;参加医疗保险111699人,其中在职68417人,退休43282人;参加失业保险64340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64435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63299人。年末离退休人员44637人,全年支付养老金4.56亿元,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均达100%。 全师开发就业岗位3826个(公益性岗位1200个),实现就业再就业3788人,其中青年上岗就业197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13人(“4050”人员823名)。全师建立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7个,建立基层劳动力管理站28个,聘用“4050”协管员147名,完善了以师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劳动力管理站就业服务体系。 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优抚安置工作得到加强。14186人享受低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07万元;为3932户特困家庭发放临时救济金93万元;救灾工作累计投入681万元,其中为15423名受灾职工发放生活救济费542万元,为150户受灾倒塌房重建补助60万元。发放抚恤金216万元,义务兵优待金58万元。团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三级组织管理服务网络格局形成,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十星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团场城镇管理和公益服务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残疾人教育、培训、康复、扶贫、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残疾人技能培训46人次,白内障复明手术83例,投入助残帮扶资金96.7万元。 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职工运用科技增产增收的能力不断提高。师级科技研究项目26项,科技发展项目25项。师级鉴定的《高产、早熟、抗病优质春小麦新品种伊春7号的选育》、《高产优质冬小麦94348和95388选育及推广》等八个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第十六届“科技之冬”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师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946期,参加培训人数30.17万人次,覆盖率在90%以上,播放科技录像542场次,观看人数9.14万人次;举办科技知识竞赛70场;印发科技资料86种3.86万册。出版《伊垦科技》1.24万册。 教育事业以量质并举为原则,国家“二期义教工程”、“寄宿制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共免除学杂费、困难学生教科书费、寄宿生活费577.1万元,补助经费418.7万元。全师拥有完全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2所,独立小学11所。教职员工3133人,其中专任教师2567人。普通中小学在校生38594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5461人,初中在校学生11401人,小学在校学生21732人。幼儿园、学前班学生4493人。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2.9%。2006年全师参加普通高考1916人,上线率达95.2%。组织13684名中小学生参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青少年科技创新等竞赛,获国家级奖励313人,获兵团级奖励1329人。继续推进兵团示范性高中的创建工作,师一中被命名为兵团示范性高中。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共招收各类职业教育学生1040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各单位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