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五师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20 农五师统计局

七、卫生、教育、文化

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年未全师拥有卫生机构数198个。综合医院13所,其中一级医院12所,二级医院1所。全师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所,其中:团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所,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团场卫生室138所,师直卫生室19所,个体诊所16所。全师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1人,全师实有床位728张,2006年总诊疗人数388841人次,急诊8454人次,收住院病人19199人次。全师平均床位使用率为73.97%,治愈率为80.86%,好转率为15.38%,死亡率为1.25%。

2006年全师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基础教育又有新的进步,“两免一补”政策和团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各级党委及社会各界支持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年末全师拥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技校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11所,完全小学3所,幼儿园12所;全师现有中小学教职工1930人,其中:专任教师1620人;在校中小学生26254人,其中小学生13548人,初中生8256人,高中生4441人。2006年小学毕业2638人,初中毕业2540人,高中毕业1146人;2006年全师考取高中1589人、中专技校322人,高考上线率达92.93%,高考录取率79%。全年中小学教育经费投人6240.6万元,基建投入1109.8万元,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全师11个团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8%和98.9%,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6%,17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5%,普及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全师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新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初中校长培训合格率为100%。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8.8%,青壮年劳动力文化技术培训面为85%,职工文化办学面达到100%。

2006年,师宣传、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提高,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在突出中心、服务大局、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为追求大作为,实现大发展,建设和谐五师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力量。

师团党委宣传部门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认真开展了广泛、深入、有效的宣传文化活动。以“和谐社会、平安五师”为主题,组织开展历时17天的第六届广场文化节活动;认真组织实施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活动,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精心组织了精神文明建设“1210”评选活动,在全师12个行业开展了评选“十佳”活动。通过层层推荐,选出了120名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2006年,全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台网刊登稿件量达到13600余篇,其中:国家级2186篇,省级11410余篇,网络8020篇,兵团日报615篇,其他省级以上报刊台网比上年同期都有了较大的增长。电视新闻稿在兵团电视台刊稿740条,名列兵团第三。尤其网络宣传工作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新华网兵团频道刊稿2402篇,连续两年名列兵团榜首。在2006年各类好新闻评选中,全师共有29件作品获奖。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连连通”工程、“213l”连队电影放映工程和电视进万家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了“十大民心工程”向1万户少数民族及汉族特困户赠送电视机活动。我师向少数民族、汉族贫困户赠送电视机371台,解决了最困难无电视机少数民族、汉族贫困户看电视难问题,此项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积极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新建了15个基层文化站。

八、人口、职工生活

2006年年末全师总人口109820人。总人口中:男性57225人,占52%,女性52595人,占48%。少数民族12394人,占总人口的11。3%。汉族97426人,维吾尔族3541人,其他民族8853人。年末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3067人,占总人口的57.4%。全师出生人口701人,出生率6。37‰,死亡人口335人,死亡率3.05‰,人口自然增长率3。32‰。年底总户数36410户,户均3人,农业户17555户,占总户数的48.2%。2006年末全部单位从业人数41862 人,其中在岗职工36737人。全师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8518.4万元,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8460.8万元。

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46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5800人,参加工伤保险35600人,参加失业保险35600人,参加生育保险36090人,参保职工38500人。全年实际发放养老金1.68亿元,发放率为100%。

全年举办人才招聘会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20个;办理求职20744人,免费职业介绍1267人,介绍成功650人,职业指导1691人。建立团场劳动力管理站14个,聘用劳动保障协管员31名。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320人,清退临时用工开发空岗安置199人,合计安置5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积极探索劳务合作新方式,引进77218名拾花农民工,人均收入达1400元。

2006年共培训各类高级工12229人,选送9名优秀选手首次参加兵团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砌筑工一等奖、配电线路工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获奖选手被授予“兵团技术能手”、“屯垦戍边劳动奖章”、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006年农五师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被国家劳动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局长陆惠林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个人一等功。新华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管理站被评为国家级先进单位。

注:公报中生产总值、总产值指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