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三、工业和建筑业 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以及矿产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大企业集团的介入,对地区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开始显现。目前已有30多家大企业和大公司在地区落户,其中8家为上市公司。2002年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14.25%,增幅较去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0.74亿元,增长4.99%;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2亿元,增长18.05%。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非国有经济成分增长,国有经济成分下降,国有经济完成现价增加值1.02亿元,下降4.07%,非国有经济完成现价增加值2.14亿元,增长25.95%。 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2002年全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74亿元,累计产品销售率97.79%,同比上升了7.7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2.55%,上升15.93个百分点;重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9.62%,上升3.9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原煤8.44万吨,同比下降20.75%;铁矿石原矿量41.82万吨,同比增长76.16%;铁矿石成品矿5.69万吨,同比下降58.65%;水泥29.80万吨,同比增长47.23%;发电量39839.4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80%,其中:水电35016.4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73%,火电4130.0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0.06%;饮料酒1731.59吨,同比增长11.61%;呢绒4.03万米,同比下降75.12%;纸浆1.02万吨,同比增长19.58%;乳制品586.10吨,同比增长15.51%;食用植物油7372吨,同比下降5.37%;机制糖1.55万吨,同比增长55.79%。 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94%,同比上升50.22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2.13%,上升3.48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86.36%,下降7.6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84.25%,上升5.7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0.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69%,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393元/人,同比提高1120元/人。盈利企业盈利额3209.5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7245.6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4036.1万元,同比减少亏损5145.3万元。 建筑业生产继续增长。全地区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4276万元,同比增长10.91%;实现增加值5262万元,增长35.9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8.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9.5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1898元/人,实现利润58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全地区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41929万元,同比增长33.0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20271万元,同比增长37.46%,占总投资的84.74%。在投资总额中,投资增长的重点仍然是基本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1326万元,同比增长41.11%,占投资总额的92.53%;更新改造投资5297万元,同比下降17.12%;房地产开发投资2858万元,同比增长14.46%;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2408万元,同比下降37.76%;其他投资40万元。 国债建设成效显著。在国家增发国债和扩大投资政策的推动下,国债项目投资成为推动我区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2002年基本建设施工项目中,国债项目64个,占全部施工项目的32.49%,完成投资42737万元,占总投资的30.18%。 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农业、生态、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第一产业投资随着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逐步实施,呈快速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8074万元,同比增长3.6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396万元,下降33.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2459万元,同比增长66.16%。其中:道路投资涉及面广范围大,全年累计投资43355万元,同比增长1.6倍;社会服务业完成投资11820万元,同比增长82.63%倍;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完成投资1439万元,同比增长1.6倍;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电影业完成投资5479万元,同比增长2.3倍。 资金到位情况良好,为投资增长提供了必要保证。2002年基本建设到位资金139566万元,增长69.61%。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70095万元,增长3.9倍;国内贷款14679万元,下降43.08%;利用外资482万元;自筹资金46592万元,同比增长43.60%。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2年,全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10.23%,增幅比去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按城乡市场划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0亿元,同比增长10.40%;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3亿元,同比增长6.22%。城镇增幅高于农村4.18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的完成情况来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7.17亿元,同比增长11.17%;餐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11亿元,同比增长23.02%;其他行业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5.28%。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2002年全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6344.27万美元,同比增长23%。其中:进口总值2682.45万美元,同比下降46%;出口总值3661.82万美元,同比增长21.6倍。地区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贸易顺差979.37万美元。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02年我区正式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54个,合同总金额14.98亿元。其中:区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36个,同比增长16.13%;合同金额3.35亿元,同比增长16.70%。区外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8个,同比增长12.5%;合同金额1.34亿元,同比增长88.1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地区共完成货物运输量738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8473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9.46%,运送旅客达116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为6798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40.81%。 交通通信业快速发展,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手段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规模网点继续扩大。2002年全地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961万元,同比增长18.99%;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093万元,同比增长26.75%。城市电话用户达63303户,同比增长27.02%;乡村电话用户达25076户,同比增长41.04%。移动通讯完成业务总量4177万元,用户达47329户。中国联通完成业务总量88万元,拥有移动用户21605户,无限寻呼用户11335户。 旅游业发展迅猛,增势强劲。2002年,以喀纳斯为龙头的旅游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亮点。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8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5.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2年,地区各级财政认真贯彻“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按照“保工资、保改革、保稳定、保机构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积极推行政府采购等,增收节支措施,合理调配资金,保证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重点工作的开展。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4678万元,同比增长30.4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035万元,同比增长39.19%,其中:增值税1893万元,同比增长5.58%;营业税7199万元,同比增长62.21%。全年财政支出95504万元,同比增长11.61%,其中:社会保障支出2586万元,同比增长16.96%;基本建设支出2003万元,同比增长9.10%;支援农村生产支出623万元,同比下降3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