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在全疆率先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抓紧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克拉玛依市生产总值216亿元(现价,全口径),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增幅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亿元,增长17.3%,第二产业增加值185.0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4:85.6:14.0。

一、油气勘探

新疆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工作按照“强化腹部主战场,深化西北缘、准东油区,突破南缘山前带”的部署原则,加大岩性圈闭识别评价研究和技术攻关力度,甩开勘探,油气预探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一个新发现、两个重要苗头的成果;油藏评价获得三个重要进展。全年完成二维地震工作量1712千米,三维地震地下满覆盖面积1833平方千米。勘探钻井59口,其中获工业油气流井数为23口。完成钻井进尺18.3万米。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811万吨,可采储量1326.6万吨;新增控制油气地质储量8937万吨,新增预测油气地质储量15121万吨,为油田增储上产、提高效益打下了资源基础。

二、油气及炼化生产

新疆油田公司通过提高开井数和油井生产时率,加大老区优化注水和油田综合治理,加快新区产能建设和新井投产速度,保持了油气产量的平稳增长。全年生产原油1060.1万吨,比上年增长5.5%。生产天然气22.1亿立方米,增长9.5%。

石油炼化企业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成本费用,企业效益比上年有所提高。全年加工原油650.7万吨,比上年增长5.3%;四大类产品产量达416万吨,增长1.6%,其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产量分别增长4.0%、1.9%和1.2%,润滑油产量下降8.4%;生产乙烯23.6万吨,比上年增长49.9%。

全年石油石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8.3亿元(现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3%。

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新疆石油管理局围绕建设“强、精、特”特色现代企业的战略,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充分发挥设备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内外部市场,初步形成油区内、国内、国外三大战略目标市场格局,促进了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较好的完成了生产经营目标。全年实现经营收入68.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66.8亿元,摆脱了三年来低速增长的局面。

外部市场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外部收入8.8亿元,增长4.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石油工业完成投资78.6亿元,比上年增长4.6%;市政及房地产投资完成12.1亿元,增长3.7%。

新疆油田公司全年完成投资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65.6万吨/年,新增天然气生产能力4.45亿立方米/年。

炼油和化工建设取得新进展。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投资的丙烷脱沥青项目建成投产,可年产高等级道路沥青50万吨,此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无高等级沥青生产的空白。独山子石化公司馏分油加氢裂化项目建成投产。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对中心城区胜利路、天山路等11条道路进行了改造;完成了国道217线克独段改造工程并顺利通车。加大了新行政区和西南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了污水回用系统和绿化管网建设。

由于福利分房完全取消和部分居民居住地从外滩向中心城区转移,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83.4%。其中房屋建设投资额完成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6%,全市竣工房屋面积38.6万平方米,增长105.8%。

为解决我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投资1000万元,在全疆率先启动廉租住房工程,建成廉租房200套。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市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5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1%,竣工产值为33.6亿元,增长26.2%。建筑施工房屋面积9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1.5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5万平方米。

五、地方工业

地方工业生产总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明显放缓。全年乡及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6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0%。非国有工业企业继续在地方工业中占主导地位,股份制企业仍是带领地方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按登记注册分,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6亿元,增长12.3%;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为4.7亿元,增长5.7%;有限责任及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5.7亿元,下降11.6%;私营、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为1.1亿元,增长25.7%。

六、农牧业

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做稳接续产业、实现多元化开发新突破为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富民工程,稳步实施了“三北”四期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工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381.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0.3%。其中农业增长12.9%;林业下降41.0%;畜牧业增长197.6%;渔业增长12.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减粮、增经、优棉、强畜、壮龙头”的发展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注重提高粮食单产和综合生产能力,重点抓好棉花生产,提高单产和效益。全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70公顷,下降9.8%;棉花种植面积增长3.2%,受低温灾害的影响,产量下降8.2%,但棉花(籽棉)平均收购价格同比增长50%,使棉花增收成为今年农牧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中草药种植面积297公顷,增长45%。

开发区加快大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替补产业健康发展。林纸基地完成造林总面积4300多公顷,其中,原料林587公顷,生物隔离带、防护林115公顷。现有肉牛良种繁育场两个,年底存栏良种牛1600头,改良、育肥牛1.55万头;拥有日产30吨的乳品厂,生产各类乳制品2000吨,系列产品达到10余种,占据了我市的主要市场,产销率达到90%。开发区各类作物种植面积4927公顷,其中苜蓿292公顷,打瓜2487公顷,棉花815公顷,中草药210公顷,蔬菜瓜果等其他作物种植面积873公顷。农作物生产呈现“三高”现象,表现为作物播种面积高,农产品市场价格高,农作物单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