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略有下降。2005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5%,比上年下降了0.5%。在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4%,水产类价格上涨6.2%,油脂类价格下降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7%;衣着类价格下降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4.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9%;居住类价格上涨10.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额大幅攀升。2005年乌鲁木齐市外贸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3%,其中:实现出口总值22.45亿美元,增长70%;实现进口总值17.02亿美元,增长12%。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鞋靴、服装、家具、塑料及其制品、机电音像设备等。进口的主要商品有:铜及铜制品、飞机、棉花、锌及其制品、光学医疗设备等。 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我市旅游业紧紧抓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旅游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5%;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67.5亿元,增长15%。其中,接待国际旅游者17.69万人,比上年增长52.96%;实现国际旅游及购物总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66%。 八、财税、金融 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7亿元,增长10.15%,地方财政支出49.4亿元,增长6.93%。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国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47亿元,增长5.94%;地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34亿元,增长9.25%。 金融运行平稳,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07.54亿元,比年初增加193.25亿元,增长15.91%。其中,企业存款461.49亿元,比年初增加33.39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95.73亿元,比年初增加107.28亿元,增长2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6.39亿元,比年初增加69.01亿元,增长7.52%。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环保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我市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截止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6所,在校学生10.9万人,同比增长20.02%;普通中学145所,在校学生13.68万人,增长3.25%;小学182所,在校学生17.43万人,增长5.06%;幼儿园236所,比去年增加1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初中入学率达99.3%。职业教育方兴未艾,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班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5年,我市举办了形式各异的庆祝活动,宣传自治区成立五十年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建成开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乌鲁木齐大剧院建设进展顺利,文昌阁、乌拉泊古城遗址、文庙等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正在进行中。 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截止2005年,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市医疗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投资结构渐趋多元化,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478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9.2张,拥有医师4.69人,拥有注册护士3.66人。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2家。 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我市已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先进城市,并跻身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城市行列。目前全市已建立群众体育晨晚练点达一千一百余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达8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0%以上,全市创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9个,自治区级13个。2005年我市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得11枚奖牌。 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改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4.2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36平方米。继续实施“蓝天工程”,通过改造小锅炉、增加集中供热面积,控制重点污染源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大气质量。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天数占92.88%以上,其中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的7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测算2005年末,我市户籍登记人口为194.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9万人,增长4.4%;市辖区城市居民登记人口为185.61万人,增长4.5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城市抽样调查队初步测算,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16元,比上年增长11.1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52.04元,比上年增长7.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49元,比上年增加316元,增长8.0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30元,比上年下降740元,下降15.51%。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继续提高。据初步测算,2005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45.81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00.13亿元,增长12.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1222元,增长13.04%。 注:①本公报数据为乌鲁木齐地区口径数。 ②公报中乌鲁木齐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人口数为市公安局提供的户籍登记人口数。 ④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⑤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数为9605元,比上年增长7.34%。 (新口径数即剔除居民交纳的社保、公积金、所得税后的口径数。) ⑥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个别数据为初步测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