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区成人高等本、专科在校学生1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8.6%;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86万人,下降17.4%;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117.63万人,增长2.2%;成人初等学校在校学生15.91万人,增长11.9%。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32.12万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4.83万人。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5万人,比上年增长4.6%。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6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3.21亿元,下降1.0%。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全区已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285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1项,应用技术成果257项,软科学成果7项。全年共受理专利1088项,授权专利755项。全年鉴定技术合同1313项,增长17.4%;合同金额8.24亿元,增长24.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9个,文化馆91个,公共图书馆81个,博物馆23个,档案馆124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6.2万卷。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4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0座。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91.27%,电视人口覆盖率90.93%。有线电视用户99.09万户,比上年增长1.7%。全区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8个,全年生产故事片2部,译制少数民族语故事片71部,新片发行116部。全年出版各种报纸3.56亿份,各类杂志1392万册,图书7591万册。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73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5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7个,妇幼保健机构75个;全区拥有病床7.0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6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5万人,其中医生4.54万人,护师、护士3.1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36万人,占总数的34.5%。乡镇卫生院761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2万人,乡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85.9%。 全区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2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3个第三名。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得7个第一名、15个第二名、6个第三名,其中,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中,新疆代表团共获得2枚金牌、5枚银牌、2枚铜牌。全区已有全国体育先进县19个,自治区体育先进县21个。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工业污染有所减轻,生活污染的比重继续加大。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削减,排放水平略有降低。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0.72万吨,比上年削减1.1%;烟尘排放量控制在19.23万吨,削减6.1%;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10.96万吨,削减2.7%;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控制在96.34万吨,增加4.0%;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0.73万吨,增加5.2%;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64.3千克,比上年减少2.6千克。全区主要污染物中,生活污染物平均所占比例已接近50%,并呈上升趋势。 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城市冬季大气污染状况略有好转。全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总体有一定改善,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51.0%,三级占21.0%,四、五级占28.0%。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略有好转,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18.0%,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三级占52.0%,持平;四、五级占30.0%,下降4.5个百分点。全区有60.0%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标,增加14.5个百分点;各功能区噪声超标率白天增加6.6个百分点,夜间下降3.3个百分点。 全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6个,比上年增加3个,总面积20.42万平方公里,增加28.1%,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2.3%;建成生态示范区7个,增加2个,总面积11.06万平方公里,增加27.2%,约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7%;烟尘控制区63个,面积344.8平方公里,增加17.9%;环境噪声达标区40个,面积268.1平方公里,增加38.6%;建成全区第一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塔里木河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 十二、人口 据200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全区年末总人口1876.19万人,比上年增加26.78万人,增长1.5%。分城乡看,城镇人口633.21万人,增加7.9万人,增长1.3%,城镇化率为33.75%;乡村人口1242.98万人,增加19.31万人,增长1.6%。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6.82‰,死亡率为5.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13‰。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0.3元,比上年增长13.3%;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059.67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比上年增长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50元,增长9.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5.54平方米,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8.04平方米,增长4.6%。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0278元,增长17.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4%。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区有127.45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比上年增长4.3%;有112.3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增长6.6%;有35.73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增长2.4%;有116.17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增长32.0%。城镇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大发展,已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938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494处。全区已有21.9%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全区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6.53万人,增长1.6倍;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1万人,增长1.4%。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483个,床位11340张,收养人数9532人。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乡镇企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