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在建项目规模扩大,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全区施工的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在建总规模20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75个,比上年减少62个。在建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3279万元上升为4721万元。自治区计划安排的2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为年计划的94%。计划全部建成投产的10个项目除达坂城风电二厂三期扩建工程由于进口设备海运受损,工期受到严重影响,全投目标推迟到2001年实现外,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新疆棉花基地建设、塔里木新工艺炭黑项目、乌�;奎高速公路工程、喀什过境公路工程、南疆环路光缆干线工程、新疆支线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阿勒泰机场、且末机场和库车机场)、新大“211工程”等9个项目实现全投目标。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原油开采401万吨、原煤开采11万吨、发电机组容量49万千瓦、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620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1万伏及以上)34万千伏安、新建公路2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6公里)、改建公路281公里、通信光缆934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178万吨/日、开荒20万亩,改造低产田205万亩。 地质勘查取得新成果:土屋�;延东铜矿初步预测资源量可望达到1000万吨,是我国近年地质找铜工作的重大突破,引起全球矿业界的广泛关注。在罗北凹地东西两侧台地上发现了需水性较好的具有工业意义的含钾卤水矿床,使该矿钾盐资源量由原来的0.7亿吨增加到1.3亿吨,成为继青海察尔汗钾盐矿之后,目前我国第二大钾盐资源盐井区;在罗布泊阿其克谷地和罗北凹地钾盐矿区,找到了较大资源量的工业用地下水。全年新发现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产地22处,其中:煤矿1处、铜矿6处、金矿4处、钼矿1处、钾硝石矿1处、地下水源地9处。新探明的矿产储量有:石油16641万吨、天然气2752.8亿立方米、铁2337万吨、铅1.9万吨、锌4.3万吨、金3500金属千克、地下水允许开采量9.6万方/日。 五、运输邮电 全年各种交通工具完成货物周转量660.9亿吨公里,增长9.6%,其中铁路355亿吨公里,增长16.9%;公路272.9亿吨公里,增长1.0%;民航1亿吨公里,增长11.4%;管道32亿吨公里,增长14.3%。完成旅客周转量292.7亿人公里,增长8.1%,其中铁路97.4亿人公里,增长18.9%;公路158.2亿人公里,增长0.7%;民航37.2亿人公里,增长17.0%。 邮电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六、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较快,国有、集体经济仍不景气。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下降4.6%、集体经济零售额下降4.8%、私营经济零售额增长78.5%、个体经济零售额增长12.5%、其他经济零售额增长9.0%。二是城市市场增长较快,农村市场仍较低迷。全区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33.7亿元,增长9.2%;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40.8亿元,增长5.5%,城市比农村快3.7个百分点。三是餐饮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快。全区餐饮业零售额38.2亿元,增长16.6%;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2.3亿元,增长8.9%;农业生产者零售额增长3.3%,制造业零售额下降1.4%。 生产资料市场有所回升,但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改变。物资流通企业生产资料购进总额达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销售总额达20.3亿元,增长13.5%。 集贸市场成交比较活跃。到2000年底,全区城乡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322个,比上年减少5.3%;成交金额达157亿元,增长13.8%。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为12亿美元,增长17.2%;进口总额为10.6亿美元,增长43.6%。受国际市场棉价上升的影响,原棉出口增长较快是拉动出口大幅上扬的主要原因。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5.5亿美元,增长48.3%;加工贸易出口0.6亿美元,下降16.4%;边境小额贸易出口5.8亿美元,增长1.2%。在进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8亿美元,增长8.9%;加工贸易进口0.4亿美元,增长49.7%;边境小额贸易进口7.4亿美元,增长64.4%。 利用外商投资规模下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32万美元,下降20.5%。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2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旅游外汇收入9494万美元,增长10.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5亿元,增长28.2%,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2.5%;上划中央“两税”收入53.5亿元。财政支出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10.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03.1亿元,比年初增加74.9亿元,比上年多增加6.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63.5亿元,比年初增加303.2亿元,比上年多增加100.9亿元。由于生产交易趋于活跃,企业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年末金融机构新增企业存款155.1亿元,比上年多增72.2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8.5亿元,比年初增加83.9亿元,比上年多增加18.4亿元。 全区保险费收入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2.4亿元,增长9.9%;人寿保险费收入15.7亿元,增长17.6%。支付各类赔款金额9.1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额5.1亿元,人寿保险给付额4.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区预计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比上年增长3.1%。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31个,高校办科研机构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58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2.7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2.5亿元,增长4.1%。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市场更加活跃。全区已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252项,其中获自治区级科技奖励的108项。全年共受理专利1088项,授权专利717项。全年经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118项,合同金额6.6亿元,增长54.7%。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招收研究生544人,比上年增长40.9%;在校研究生1196人,增长32.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1人,占10.1%。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3.1万人,增长57.9%;在校学生7.29万人,增长34.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2万人,占43.8%。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0.5万人,增长12.6%;职业中学在校学生5.1万人,增长2.8%;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9.9万人,增长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