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全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93.4万人,比上年增长6.9%;小学在校学生247.7万人,下降1.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下降0.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5.3%,上升1.1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升学率为30.3%,下降0.04个百分点。全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65个,比上年增加10个。 各类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区成人高等本、专科在校学生9.2万人,比上年增长36.2%;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5万人,增长4.1%;成人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115.1万人,增长1.3%;成人中小学在校生14.2万人,增长6.7%。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8个,文化馆92个,公共图书馆79个,博物馆23个,档案馆128个,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和转播台38座,电视台18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1座。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89.8%,电视人口覆盖率92.2%。全区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8个,全年生产故事片4部,译制少数民族语故事片70部,新片发行125部。全年出版各种报纸2.3亿份,各类杂志1100万册,图书7880万册。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7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52个,卫生防疫机构210个,妇幼保健机构74个;全区拥有病床7.1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7万人,其中医生4.5万人,护师、护士3.1万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3.4万人,占总数的34.6%。 全区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5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在全国正式比赛中获得15个第一名、9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在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中,新疆代表团共获得4块金牌、1块银牌、9块铜牌。全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在校学生为198.7万人,比上年增长30.1%,达标率为81.7%。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7元,比上年增长7.2%;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4665元,增长8.0%。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比上年增长9.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7元,下降3.6%。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5.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7.3平方米,增长2.1%。 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全区有105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88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到2000年底,全区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离退休人员达34万人。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8610元,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8%。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59个,床位4833张,收养人数4186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全区已有10%的乡镇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城镇社会服务网络也有较大发展,已建立起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05个。全区得到社会保障救济人数63.6万人次。 十二、环境保护 年末环保系统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31个,环境监测人员654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98个,投资2.2亿元。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全区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好于3级的时间占78.4%,其中北疆城市好于3级的时间占90.8%,南疆为28.9%。全区工业废水处理率为77.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51.6%,工业废气处理率为95.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为53.5%,分别比上年增长1.1、8.2、3.3和3.4个百分点。 全区13个城市进行了功能区噪声监测,城市各功能区白昼噪声超标率为32.5%,比上年略有上升;夜间超标率为40%,比上年有所下降。 全区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面积的9.6%。全区累积建成烟尘控制区79个,面积292.4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58个,面积193.4平方公里。 注: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乡镇企业增加值、总产值指标绝2.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 3.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