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0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善,给我区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初步测算,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90亿元,增长10.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优势增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1%、43.0%和35.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止跌回稳,但仍未走出低谷。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7%。 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在岗职工257.9万人,比上年下降4.8%;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58.1万人,增长12.3%。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到305家,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32万人,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6.2万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50.8%。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活力不足,虽然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上明显好转,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石油工业的拉动,相当一部分行业、企业亏损仍很严重。有效需求尚待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消费市场缺乏热点,开拓农村市场难度较大;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市场化程度较低。 二、农业 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3%。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油料、甜菜等作物种植面积继续调减,棉花以及蔬菜、瓜类、薯类、药材、麻类、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全年棉花播种面积1012.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粮食播种面积1445.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5.0%;油料播种面积310千公顷,下降5.3%;甜菜播种面积55.7千公顷,下降29.1%。全年棉花产量150万吨,比上年增长6.6%;瓜果产量302.9万吨,增长8.2%;粮食产量820万吨,下降2.2%;甜菜产量292.7万吨,下降17.4%;油料产量60.1万吨,下降0.5%。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4524.7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9%;年内牲畜出栏达2456万头(只),增长10.4%;肉类总产量90万吨,增长10.6%;绵羊毛产量6.7万吨,增长2.6%;牛奶产量72.5万吨,增长11.9%;禽蛋产量18.5万吨,增长11.1%。全年水产品产量6.0万吨,增长7.6%。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1.8千公顷,增长5.0%。 乡镇企业稳定发展。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74.6亿元(不包括兵团、下同),比上年增长9.7%;乡镇企业总产值302.2亿元,增长10.4%;完成营业收入307.2亿元,增长12.0%;上交税金10.0亿元,增长7.4%;实现利润19.2亿元,增长16.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5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3.4万千瓦,增长7.4%;大中型拖拉机6.2万台,增长1.6%;小型和手扶拖拉机26.1万台,增长5.2%;化肥施用量(折纯)79.2万吨,增长1.1%;农村用电量24.5亿千瓦小时,增长4.3%。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3094.3千公顷,增长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口径工业增加值42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5.2%;重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9.9%。 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和棉纺产品销售转旺的影响,石油工业稳步增长,棉纺业呈现出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原油产量1848.4万吨,增长6.3%;原油加工量1001.3万吨,增长6.8%;纱产量33.4万吨,增长13.6%;布产量2.8亿米,增长2.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增加投资、扩大需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投资类工业加快发展。全年发电量增长8.1%、钢增长3.9%、钢材增长11.9%、水泥增长11.2%、变压器增长52.4%。此外主要工业品中原煤增长0.8%、化肥增长10.1%、罐头增长77.8%、塑料制品增长40.6%、轮胎外胎增长3.9%。但一部分工业品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丝下降44.2%、呢绒下降5.4%、糖下降33.6%、小型拖拉机下降21.0%、收获机械下降49.5%。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6%,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销率为94.6%,轻工业产销率为98.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主要表现是:(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7.6%,比上年上升73.5个百分点。被考核的七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好于上年。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845元/人,增加11158.4元/人;产品销售率97.7%,上升0.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2.3%,上升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1%,下降1.6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1.4次/年,加快0.2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4.1%,上升14.2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4.7%。(2)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全年工业盈利企业盈利额112.8亿元,增长3.1倍;亏损企业亏损额19.2亿元,下降21.7%;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93.7亿元,增长27.4倍。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达169.5亿元,增长1.6倍。 全区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61.65亿元。全年建筑企业施工工程1188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6416个,投标承包面达75.2%;竣工工程7672个,工程质量优良品率27.8%。建筑企业施工房屋建筑面积2173.2万平方米,增长17.9%;房屋竣工面积1184.1万平方米,增长13.6%。全年实现税金7.6亿元,增长1.3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主要特点是:(1)地方投资快于中央。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22亿元,增长18.8%;中央项目完成投资290亿元,增长9.9%。(2)基本建设投资稳步增长、更新改造投资不断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80.7亿元,增长14.4%;更新改造完成投资75.9亿元,增长24.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7.4亿元,增长1.5倍。(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447亿元,增长9.7%;非国有经济投资165亿元,增长29.5%。(4)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石油工业投资135.4亿元,增长8.8%;煤炭工业投资2.1亿元,增长59.9%;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84.4亿元,增长32.9%;农林牧渔业投资35.3亿元,下降29.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3.2亿元,下降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