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吴忠市统计局

2008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两大工程”建设,主动应对复杂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务实苦干,使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2.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6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49.74亿元,增长13.4%。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55%和28.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8.5%。原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2.67%,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0.03%,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9%。

2008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8.04万人,比上年下降1.9%,其中,国有经济从业人员5.8万人,下降0.3%;集体经济从业人员0.2万人,增长5.3%;其他经济从业人员2万人,下降7.8%。全部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7843元,比上年增长15.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二、农    业

农业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了“十大产业基地”建设,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2亿元,比上年增长9.07%。其中,农业产值26.57亿元,增长10.2%;林业产值2.25亿元,增长11.3%;牧业产值25.01亿元,增长6.49%;渔业产值0.37亿元,增长5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2亿元,增长12.8%。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5.8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8.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7万公顷,下降15.3%;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2.4%;蔬菜播种面积1.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8%。全年粮食总产量84.75万吨,比上年下降1.27%。

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29万吨,比上年增长2.6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9万吨,增长2.43%。年末奶牛存栏16.69万头,比上年增长3.2%。生猪年末存栏23.98万头,比上年增长3.63%。羊只年末存栏200万只,比上年增长22.2%。奶类产量48.2万吨,比上年增长5.75%。

全市水产品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增长7.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1.6%;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1.8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5%。

200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2.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农用大中型拖拉机5396台,农用小型拖拉机4.1万台 ;农村用电量2.5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9.4%;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1万吨,增长3.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95万公顷,增长5.6%。

2008全年,全市新增设施农业10.3万亩,超过历年面积之和,总面积突破20万亩;高酸苹果、红枣、酿酒葡萄、甘草分别新增12.2万亩、4万亩、7.2万亩和23.2万亩。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6家,农村专业经纪合作组织发展到286家,有效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解决了8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45公里。山区县(区)首次和川区同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市共砌护渠道731公里,新建改造水利设施2800多座,新修旱作“三田”5.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9万亩。建成同心韦州南滩、盐池南苑新村等生态移民村5个,开发节水灌溉6万亩,搬迁安置移民4.7万人。输出劳务人员2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8亿元。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9个,整治改造旧庄点76个,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8778座,改造危窑危房1820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两城五园”为抓手,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升级等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税费减免、电价优惠等政策,千方百计稳固符合产业政策与环保要求的生产能力,工业经济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4.2亿元,增长18.3%。全市工业增加值8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26亿元,增长1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91亿元,比上年下降55%,上缴税金9.9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2008年,工业技改和“两城五园”进展顺利。庆华100万吨煤焦化、太阳山风力发电一期、大唐大坝2×60万千瓦机组、娃哈哈2万吨全脂奶粉等24个项目建成投产;阳光矿业永安120万吨矿井、青铝2×30万千瓦自备电厂、萌生水泥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心麦克威尔300吨无毛绒、科冕公司万吨葡萄酒、吴忠卷烟厂技改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市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占全市工业的比重50%。“两城五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聚集和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各园区新入园企业35家,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5%。

2008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3亿元,比上年增长5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7%。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37.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14.4亿元,比上年增长70%;更新改造投资7.2亿元,比上年下降5.7%;房地产开发投资9.8亿元,比上年增长43.2%。从城乡来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比上年下降5.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76.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4%;商品房销售额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强力推进市区与小坝西移东扩。全市共实施城市建设项目368个,完成投资66亿元,城市绿化率达到42.6%,比2007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市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新汽车站、老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及唐风、秦韵、开源三个广场等建成使用。教育园区、民族博物馆、回族艺术馆、伊斯兰文化中心及黄河公路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黄河中上游一座独具特色的滨河生态水云城市已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青铜峡市实施罗家河综合整治、火车站改造、沿河快速通道等工程,东扩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大幅提升。盐池县实施县城五大出入口改造、供排水管网改造、城市绿化等项目,新增城是绿的面积7600多亩。同心县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省道101线改道等工程,大步推进新区建设,新建成的5000亩水面。红寺堡开发区实施建材市场和盐新路城区改造项目以及环城林网建设,城市聚集功能进一步增强。滚红高速公路正式开工,省道101线吴忠至金积、明珠路至早园路、国道307线盐池县至王圈梁、盐中高速公路孙家滩连接线、惠平公路太阳山段改建等一批国省干道工程相继竣工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