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卫市政府信息中心 2008-3-27 17:36:32 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调整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发展后劲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经济总量: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4亿元,增长11.3%,加快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45亿元,增长19.0%,加快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51亿元,增长10.8%,回落0.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区实现生产总值46.85亿元,增长14.0%;中宁县33.93亿元,增长13.4%;海原县11.7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0.1 37.5 42.4变化为22.2 38.3 39.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800元,增长12.2%。 价格水平:市场物价上涨较快。200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0%。分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7.8%、衣着类上涨4.8%、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7.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下降的是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9%。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3.5%。 财政收支: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97%,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6亿元,增长21.9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26亿元,增长39.79%。 就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3.58万人,比上年增长0.89%。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人数4.80万人,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国有经济在岗职工3.47万人,增长4.55%;集体经济在岗职工0.17万人,增长1.93%;其他经济在岗职工1.36万人,下降5.36%。全市新增就业岗位9123个,有59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060元,比上年增长26.44%。 二、农 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24.71亿元,增长18.4%;林业产值0.84亿元,增长3.9%;畜牧业产值11.87亿元,下降2.6%;渔业产值0.50亿元,增长4.0%。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87.57万亩,比上年增加69.99万亩,增长22.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7.28万亩,比上年增加46.97万亩,增长26.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06万亩,减幅24.3%。全年粮食总产量51.5万吨,比上年增产2.8万吨,增长5.8%,其中小麦产量8.6万吨,减产1.5万吨,减幅14.8%;水稻产量8.2万吨,减产2.6万吨,减幅24.3%;玉米产量25.1万吨,增产2.8万吨,增长12.8%。全年油料产量1.35万吨,减产0.4万吨,减幅22.7%。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5.13万亩,产量36.0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0%和10.0%;枸杞种植面积14.07万亩,产量2.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16.2%;西甜瓜种植面积69.48万亩,瓜类总产量72.8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6.6%和53.0%;经果林种植面积26.31万亩,水果总产量12.6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45.9%。中宁枸杞、香山硒砂瓜、设施蔬菜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畜牧业稳步发展。年末牛存栏12.24万头,增长10.97%,出栏7.43万头,增长8.3%;生猪年末存栏34.65万头,下降13.8%,出栏57.84万头,增长1.2%;羊只年末存栏79.73万只,下降8.6%,出栏93.05万头,下降1.5%;家禽年末存栏293.73万只,增长126.3%,出栏133.08万只,下降58.6%。全年肉类总产量6.57万吨,下降2.7%;禽蛋产量1.82万吨,下降49.0%;牛奶产量3.15万吨,增长12.1%。鸡产业得到恢复性发展。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54万亩,封山(沙)育林47.73万亩,分别增长5.4%、17.3%;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62.12万亩,减幅22.3%。 渔业生产平稳运行。养殖面积3.52万亩,比上年增长11.6%,水产品产量7058吨,比上年增长4.2%。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39.95万亩,增长1.1%。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5.3万亩,减幅5.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1.09万千瓦,增长1.5%。农村用电量3.92亿千瓦时,增长7.1%。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81万吨,增长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88.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完成工业增加值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gdp比重为29.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占全部工业的86.2%,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9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5%;重工业增加值15.67亿元,增长51.2%。分行业看,造纸工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增长2.4%;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3.96亿元,增长2.4%;化学工业完成增加值3.25亿元,增长36.0%;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5.36亿元,增长104.7%;建筑建材业完成增加值2.19亿元,增长23.1%;机械加工制造业完成增加值0.64亿元,增长38.2%;电力生产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32亿元,下降18.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瓷质砖产量629万平方米,增长15.7%;电石50.75万吨,增长20.3%;铁合金14.12万吨,增长26.8%;机制纸24.99万吨,增长7.2%;生铁24.08万吨,增长122.5%;水泥182.27万吨,增长9.3%;金属切削机床2642台,增长49.2%;金属镁0.57万吨,增长33.5%。发电量50.84亿千瓦时,下降12.2%;饮料酒6077千升,下降22.2%。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攀升。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2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实现利税总额7.86亿元,增长18.1%,其中利润3.79亿元,增长24.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72.47%,比上年提高20.29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48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7年末,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5家(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总产值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2.31%;实现利税1.06亿元,增长39.47%,其中实现利润0.72亿元,增长105.71%,实现税金0.34亿元,下降19.0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24%;竣工房屋面积27.76万平方米,下降18.47%。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每人9.41万元,比上年增长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