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对外开放层次提升。2006年,全市组织参加了西安投洽会和第18届西交会,成功举办“中国(吴忠)回族之乡文化宣传周”、青铜峡首届“中国县长论坛暨西部百强县县长峰会”、首届“中国宁夏(盐池)滩羊节”等活动,使吴忠知名度和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我市先后与马来西亚、纳米比亚的一些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湖南长沙、上海联交所进行密切合作,与宁夏大学开展科技和项目合作。全市积极深化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加强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引进项目110个,实际到位资金2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进出口总额288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8倍。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2006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017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2.0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6.5%;公路客运量16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公路旅客周转量7.9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6.8%。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25万户,比上年增长19.8%;互联网用户2.23万户,比上年增长38.7%。 旅游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发展特色旅游业,举办了宁夏吴忠第二届旅游产品博览会、青铜峡第三届黄河旅游文化节、盐池第四届文化旅游节和盐池、同心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100.62万人次,实现收入2.32亿元,分别增长25.7%和38.1%。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2.24亿元,增长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 金融运行健康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08亿元,比上年增长7.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2.33亿元,增长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学技术发展加快。全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42项,引进粮食、蔬菜、水果等新品种63个,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15项。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强创新,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提升研发能力,扶持和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开通了科技特派员金融绿色通道,全市共有科技特派员308名,结成利益共同体的达33%。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1134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2399人;普通高中36所,在校生2.12万人;初中48所,在校生5.87万人;小学454所,在校生14.87万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开展了“3+1”送文化下乡、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举办了‘2006’中国(吴忠)回族之乡文化宣传周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参加全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举办了利通区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迎奥运”、“庆五一”吴忠市区首届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市共有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4个。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5个,其中,医院、保健院、卫生院8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681张,卫生技术人员395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41人,注册护士951人。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27.66万人,其中,市区35.58万人,占总人口的27.9%;回族人口6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8%;非农业人口39.51万人,占总人口的31%;女性62.22万人,占总人口的48.7%。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6.45‰;死亡率为4.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6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6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4元,比上年增长11.7%;人均消费性支出6786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比上年增长8.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1.3%,农村为35.6%。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为21.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1.23平方米。 注: 1、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年报数。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