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吴忠市统计局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9.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3.84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36.64亿元,增长7.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53.4%和30.6%。

市场物价总水平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9%。材料、燃、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7.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2%,其中,轻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5%,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5%。

房地产市场价格有所上升。全年商品房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9%,房屋租赁价格比上年上涨0.9%。

劳动就业保持基本稳定。2006年,全市从业人员8.2万人,比上年下降1.35%,其中,国有经济从业人员5.9万人,下降1.97%;集体经济从业人员0.2万人,下降15.6%;其他经济从业人员2.1万人,增长1.69%。全部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18956元,比上年增长17.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83人,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

二、农业

2006年,全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支持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18.2亿元,增长6.75%;林业产值1.6亿元,下降26.3%;牧业产值15.66亿元,增长13.7%;渔业产值0.39亿元,增长2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1亿元,增长9.8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2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9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2万公顷,下降2.6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1万公顷,增长23.5%;蔬菜播种面积0.9万公顷,下降30.8%。全年粮食总产量78.7万吨,比上年增长9.8%。

畜牧业、渔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达6.8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2万吨,增长1.64%。年末大牲畜存栏27.9万头,增长2.95%,其中,奶牛存栏13.25万头,增长20.8%。生猪年末存栏24.9万头,下降8.4%。羊只年末存栏164.4万只,下降7.4%。奶类产量36.9万吨,增长17.83%。水产品产量0.6万吨,比上年增长20%。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如下:

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78.7

9.8

夏粮

万吨

15.8

6.36

秋粮

万吨

62.9

12.36

油料

万吨

1.7

5.9

蔬菜

万吨

33.8

-25.64

水果

万吨

8.9

1.7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24.9

-8.4

牛年末存栏

万头

25.5

3.2

羊年末存栏

万只

164.4

-7.4

肉类

万吨

6.8

1.5

禽肉

万吨

0.6

5.3

禽蛋

万吨

0.6

-14.3

奶类

万吨

36.9

17.83

林业生产不断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万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9.7万公顷。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农用大中型拖拉机7057台,农用小型拖拉机4.1万台;农村用电量2.3亿千瓦小时,增长27.8%;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6万吨,增长4.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1万公顷,下降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完成工业增加值55.87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9.5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完成工业增加值49.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7%。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9.36亿元,比上年增长66.9%;实现利税20.16亿元,比上年增长84.25%,其中,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1.01倍。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7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7%。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9.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亿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7.8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6.2亿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6.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7亿元。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安排城市建设项目230个,建筑面积166.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5亿元。其中市区开工建设项目53个,建筑面积84.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2亿元。全市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滨河生态城市初具规模,全年完成滨河大道二期3.85公里主干线及3条连接线建设;新建续建金滨路等8条13.1公里城市道路,是近年来建设城市道路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年;实施城市集污及供水管网、供水供热分户改造工程,完成投资6000万元;新建续建华港佳苑等10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城市医疗、卫生、学校等16个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实施滨河湿地恢复与保护、明珠公园续建等“一河三园八路”园林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5.6公顷。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提升。

五、内、外贸易

2006年,我市开展了“现代商贸流通经济发展年”活动。商贸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吴忠宾馆、红宝宾馆投入运营,迎宾大街商业氛围日渐浓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顺利实施,农村流通体系不断完善,盐池中心商场、万家福购物广场等建成开业,红寺堡大河、南川农贸市场等开业运营,使全市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1亿元,增长12.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1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1亿元,增长11.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6亿元,增长17%;其他行业零售额0.5亿元,增长1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49亿元,比上年增长0.9%;集体经济零售额0.43亿元,增长3.5%;私营经济零售额4.73亿元,增长7.7%;股份制经济零售额2.59亿元,增长10.5%;个体经济零售额15.96亿元,增长17.4%;其他经济零售额0.02亿元,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