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卫市统计局 二○○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旅游特色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克服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务实苦干,开拓创新,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23元。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是21.3:35.9:42.8,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 物价走势基本平稳。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0%,居住类价格上涨1.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衣着类价格上涨0.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0.5%,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4.7%。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8.3%。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3.49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356个。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50963人,比上年增长0.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资源消耗型工业比重偏大,工业调整和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民增收受到较大制约;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资源约束日益显现。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各项扶农、惠农、支农、强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生产,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6.8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农业产值14.14亿元,增长9.4%;林业产值0.68亿元,下降33.3%;畜牧业产值11.05亿元,增长15.6%;渔业产值0.46亿元,增长15.3%。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80014公顷,比上年减少2222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8512公顷,比上年减少21659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45.7万吨,比上年增产0.6万吨,增长1.3%。其中小麦产量10.9万吨,减产4.4%;水稻产量9.8万吨,增长4.3%;玉米产量20.4万吨,增长12.7%。全年油料产量1.6万吨,减产15.8%;蔬菜产量32.6万吨,增长12.0%;水果产量8.36万吨,增长85.8%;瓜类总产量15.25万吨。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高效、无公害农业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年种植蔬菜大棚21240个,面积1587公顷,种植枸杞7817公顷,饲草13698公顷,枸杞产量24862吨。 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60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补植面积7933公顷;封山(沙)育林46265公顷。 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年末存栏猪40.9万头、鸡558.9万只、牛10.4万头、羊90.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3%、15.4%、16.9%、1.6%;全年出栏生猪56.8万头、鸡508.6万只、牛5.8万头、羊只83.1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7%、17.2%、9.4%、10.8%。全年肉类总产量67406吨,下降10.0%;禽蛋总产量47876吨,增长8.7%;牛奶产量25688吨,增长12.7%。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2005年,养殖面积2149公顷,水产品产量6881吨,比上年增长9.7%。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耕地总资源232864公顷,比上年增长5.2%;常用耕地面积142286公顷,增长3.9%: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9698公顷,新增3174公顷,增长5.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6.54万千瓦,下降0.5%;农村用电量33129万千瓦小时,下降1.5%;化肥施用量(折纯)16.22万吨,增长9.3%。硬化乡村主干道路83条137.5公里,累计达到267.5公里,乡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6.44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22.3%。完成工业增加值17.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5%,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3.7%提高至2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轻工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3.4%;重工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33.2%。新产品产值、电力生产、农村工业的快速增长促进工业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60.8%;电力行业完成产值7.1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倍;农村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比上年增长35.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要产品产量为,机制纸22.6万吨,比上年增长5.1%;水泥143.96万吨,与上年持平;电石25.94万吨,增长1.25倍;生铁9.86万吨,增长75.1%;染料中间体6621吨,比上年减少11.8%;金属镁8685吨,减少20.3%;铁合金7.11万吨,减少4.1%;石膏板350万平方米,减少9.4%,墙地砖235.57万平方米,增长35.3%;原煤13.56万吨,减少42.2%;饮料酒7755吨,增长11.9%,发电量33.33亿千瓦时,增长53.9倍。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4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6.5,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6%,上交税金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9%。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34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8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8.9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36.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0.35亿元,比上年下降10.3%,实现税金0.23亿元,比上年增长4.6%。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3600元/人,比上年下降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