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继续抓好基础设施项目的同时,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全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市属投资完成33.42亿元,增长2.0%;中央区属投资(含农户投资)22.52亿元,增长3.0%。在市属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比上年下降14.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比上年增长3.8倍;房地产开发投资4.64亿元,增长76.0%;城镇私人建房投资0.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基础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市属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68亿元,占市属投资5.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85亿元,占市属投资50.4%,其中用于工业的投资为16.77亿元,占第二产业投资9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89亿元,占市属投资44.6%,其中用于水利、环境、交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为5.2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34.9%。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工业投资规模,为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快城市化步伐奠定了基础。施工项目完成情况较好,全年施工项目293个(不含房地产投资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达239个。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9.23亿元。 房地产开发业发展势头强劲。2005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64亿元,比上年增长76.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96亿元,增长71.1%。住宅投资仍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点。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77.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6%;竣工面积45.52万平方米,增长3倍。受市场需求和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的刺激,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1.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倍。商品房销售额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年末全市商品房屋空置面积20.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2倍。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消费需求稳中见旺。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9亿元,增长14.0%;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91亿元,增长11.9%。 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0.9亿元,增长10.9%;股份制企业实现零售额0.9亿元,增长19.2%,伴随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股份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非公有制经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3.5%,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餐饮业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实现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9.4%;其他行业零售额1.06亿元,增长15.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住房、家电、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建筑装潢材料、家具、通讯器材、家电及音像制品等零售额均有较快的增长。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0.65亿元,增长8.3%。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4115公里,比上年增加60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841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9983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707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52176万人公里。 民用汽车拥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26万辆。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588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73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2226万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84421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66万户。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市上下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资本运作意识不断增强,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内,全市招商引资项目135个,实际到位资金14.53亿元。 旅游业整合优势资源抓项目建设,强化宣传促销拓展客源市场,保持了稳步发展。全年接待中外旅游者8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9%。实现旅游总收入1.88亿元,旅游直接收入3300万元,均比上年增长29.4%。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5亿元,增长17.4%。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9亿元,增长18.7%。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1%,其中,短期贷款34.94亿元,增长19.0%;中长期贷款25.1亿元,下降1.3%。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现金支出2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05亿元,比上年增长41.9%。 全年保费收入7913万元,增长2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24万元,增长21.6%;寿险保费收入4989万元,增长19.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208万元,增长26.2%,其中,财产险赔款及给付1521万元,增长17.1%;寿险赔款及给付687万元,增长52.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在推广科技新技术、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2005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1项,科技成果获奖3项。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实现新突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年内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瓜菜新品种119个,示范推广新技术16项。加大工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企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势头强劲。引导企业开发出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4个。年内受理并推荐申请专利43项,获得国家授权11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74所,普通高中招生7747人,在校学生21235人,毕业生6467人;普通初中招生18186人,在校学生46101人,毕业生18217人,普通初中毛入学率93.9%。2005年考入高等院校学生542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