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石嘴山市统计局

金融保持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67亿元,比年初增长9.0%。其中:企业存款年末余额30.38亿元,下降5.1%;储蓄存款104.14亿元,增长13.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17.79亿元,比年初增长17.1%。其中:短期贷款67.85亿元,增长25.2%;中长期贷款44.54亿元,增长16.3%。2006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15.26亿元,现金支出552.46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37.20亿元。

九、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成效。2006年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8项并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首次参加了国际大科技合作计划,标志着我市在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从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争取各类项目42个,引进资金944万元。全市329名科技特派员实施创业项目106个,个人投资达1916万元,推广新技术133项、新品种205个,建立利益共同体72个,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协会14个,直接服务农户达6000户,户均增收2200余元。截止到年底全市有9家企业建立了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研发中心、有41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有42家企业与国内36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2006年全市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0.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0.8万人;普通中学59所,在校学生5.18万人;普通小学148所,在校学生6.31万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9%。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24个,公共图书馆3座,藏书33万册。广播台站2个,电视台1个。卫星地球站25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

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2006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104张,同比增长8.3%。卫生技术人员365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508人、注册护士1317人。

体育竞技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举办了全市“迎奥运”万人长跑、第三届农民体育节系列活动、第二届“体彩杯”健身路径等比赛。在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奖牌115.5枚(其中:金牌47.5枚,银牌32枚,铜牌36枚)、团体总分835.5分的好成绩,打破了六项全区纪录,实现了金牌数和团体总分位居全区第二的目标,获得全区青少年组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水平增长。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3.01万人。年末出生人口0.7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77‰;死亡人口0.2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3.26‰;自然增长率7.51‰。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31元,增长15.3%;人均消费性支出6588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857元,增长8.5%;人均消费性支出3274元,比上年增长4.8%。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6.49万人,参加基本失业保险职工10.1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5.96万人。年末全市拥有福利院、敬老院18个,共有床位448张。全市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万人。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中心,以治理大气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和黄河水质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过境流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走向好转。2006年完成了18家30个治理项目,并通过了达标监测验收。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36个,其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项目29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104个。项目总投资17.6亿元,其中环保投资7030万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为100%。年内竣工投产项目的“三同时”执行率为100%。石嘴山市主要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84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77.8%,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6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2%。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均以《石嘴山年鉴-2007》为主。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及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