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石嘴山市统计局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4.60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35.58亿元,增长9.5%。人均GDP达到17825元,比上年增长12.9%。三次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2%、65.3%、27.5%。

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其中服务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8%。

2006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7.91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6.4%,其中:国有经济在岗职工4.84万人,下降6.2%;集体在岗职工0.15万人,下降29.8%;其他经济在岗职工2.91万人,下降5.1%。年末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005元,增长20.8%。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1.52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0.18亿元,下降34.0%;牧业产值4.54亿元,增长4.3%;渔业产值0.68亿元,增长5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5亿元,增长12.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94万公顷,增长2.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3万公顷,下降0.4%;蔬菜播种面积1.35万公顷,增长73.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4万公顷,下降25.9%。

全年粮食总产量39.68万吨,增长5.1%。全年肉类产量3.09万吨,下降2.5%;牛奶产量2.21万吨,增长7.8%。

年末牛存栏6.66万头,下降7.6%,出栏3.86万头,增长15.6%;生猪年末存栏8.89万头,下降6.7%,出栏12.78万头,增长8.3%;羊只年末存栏57.97万只,下降12.5%,出栏66.92万头,增长9.8%;家禽末存栏168.52万只,增长91.7%,出栏288.56万头,下降31.9%。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6.3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3%;农用大中型拉机0.37万台,增长10.6%;农用小型拖拉机4.22万台,增长1.4%;农村用电量6250万千瓦小时,增长9.6%;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3.72万吨,增长4.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81万公顷,增长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6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7.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3.04亿元,增长16.7%。

在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1450.35万吨,增长7.4%;发电量158.99亿千瓦时,增长3.4%;电子元件33048万只,增长36.6%;铁合金54.68万吨,增长56.3%;金属镁4.13万吨,增长27.9%;电石74.28万吨,增长18.8%;聚氯乙烯树脂14.23万吨,增长124.6%。

2006年,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233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28亿元,同比增长22.0%;实现利税18.21亿元,增长19.9%;实现利润5.06亿元,增长2.8%。工业产品销售率95.6%,比上年降低2.4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55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实现利润1.12亿元,增长23.1%。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4000元/人,增长66.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5.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农村投资6.5亿元;城镇投资完成72.3亿元,增长10.7%;房地产开发投资8.06亿元,增长32.0%。

从投资结构看: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亿元,比上年增长75.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9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4.4亿元,增长9.2%。

从重点建设项目看: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二期、中华奇石山建设、北武当沟综合整治等项目进展顺利,星光大道和世纪大道延伸段、大武口西环路、贺兰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工程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大武口新区开工建设,平罗、惠农新区初具规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0.76亿元,增长13.3%。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7.74亿元,增长13.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02亿元,增长11.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93亿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6.97亿元,增长12.1%;其他行业零售额0.85亿元,下降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28亿元,比上年增长6.8%;股份制经济零售额3.79亿元,增长39.9%;私营经济9.01亿元,增长13.1%;个体经济零售额16.22亿元,增长9.3%。

六、对外经济

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7亿美元,增长2.6%。其中出口总额2.31亿美元,增长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7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7亿元,比上年增长7.8%。

2006年公路客运量1355万人,比上年下降1.5%;客运周转量56395万人公里,增长4.2%;公路货运量1503万吨,比上年增长7.3%,货运周转量97981万吨公里,增长9.4%。

2006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3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52亿元、电信业务收入3.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9.7%。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7.84万户,比上年增长16.6%;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34万户,比上年增长27.7%。互联网用户数3.56万户,比上年增长28.1%。电话普及率达到87.9部/百人。

八、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增值税2.31亿元,增长9.2%;营业税1.95亿元,增长34.6%;企业所得税0.22亿元,增长92.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71亿元,增长17.0%,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57亿元,下降14.0%;农业支出0.64亿元,下降12.9%;教育事业费支出2.20亿元,增长21.0%;科学事业费支出0.05亿元,增长65.2%;行政管理费支出1.34亿元,增长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