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事业 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石”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04年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项。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4412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5710人;普通中学65所,在校学生50795人;普通小学175所,在校学生65462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6%。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36个,公共图书馆3座,藏书30万册。广播台站3个,电视台1个。城市有线电视台站1个,卫星地球站25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5座。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1个,病床278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5个,病床2690张;妇幼保健机构3个,病床36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4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2826人;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19人。卫生防疫机构3个,卫生技术人员100人。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充分发挥本市较为丰富的体育健身设施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深入发展。实施了第二批“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运动会和石嘴山市第二届运动会。 2004年全市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山水园林化城市建设步伐,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源头控制新污染源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共投入治理资金3.6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296个,占目标任务的93.1%。截至2004年11月,全市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00天,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好于往年。严格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253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预审率和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分别达100%。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得到加强,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动,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九、人民生活 2004年,全市总人口72.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5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0:94.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再就业与解困工程的深入实施,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4元,比上年增加872元,增长14.3%;人均消费性支出5335元,比上年增长11.9%。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和重视,在粮食直补等支农政策、劳务输出带动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出售农牧产品收入的增加等因素的拉动下,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454元,比上年增加460元,增长13.8%。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实施“民心工程”,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安置“4050”人员1200人,为1.68万户、3.76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3336万元,为纳入统筹的1015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860万元,为280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450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45万人,医保基金累计支出4579万元。 注:1.本公报全市各项统计数据均包括市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和平罗县。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及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均以《石嘴山年鉴-2005》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