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努力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呈现出稳中趋活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1.72亿元,增长11.0%。其中:国有商业零售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1%;集体商业零售额1.32亿元,增长39.1%;个体私营商业零售额14.54亿元,增长27.2%;股份制商业零售额2.25亿元,增长30.5%。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8.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增长26.3%。其中,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全市出口商品供货值25亿元,增长2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35万美元,增长1.5倍。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9亿元,增长18.6%。 财政支出适应全市经济建设需要,不断调整支出结构,有效地保证了全市重点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02亿元,增长3.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下降41.8%、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18.4%、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3.7%、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10.6%。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5亿元,比年初增长36.9%。其中:企业存款年末余额34.52亿元,增长63.8%;储蓄存款65.52亿元,增长2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2亿元,比年初增长28.9%。其中:短期贷款41.59亿元,增长11.9%;中长期贷款28.7亿元,增长43.8%。2003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53.5亿元,现金支出277.7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4.2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事业 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石”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03年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项;实施自治区级科技攻关计划14项;实施自治区级科技产业计划4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083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4456人;普通中学71所,在校学生47148人;普通小学194所,在校学生63437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36个,公共图书馆3座,藏书30万册。广播台站3个,电视台1个。城市有线电视台站1个,卫星地球站25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5座。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3个,病床270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2个,病床2571张;妇幼保健机构6个,病床52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95人,其中医院、卫生院2943人;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2人。卫生防疫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111人。 体育事业大事喜事不断。成功举办的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我市作为分会场,努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举全市之力,凝全市人心,燃全城之情、当好东道主、办好分会场”的要求,认真准备,精心安排,优质服务,受到了组委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代表队的高度赞誉,在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石嘴山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全市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为动力,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部门联动、城乡互动、典型带动、全民齐动”的工作方针,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实施了对首批25个乡镇、72个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器材捐赠活动,共投放资金40万元。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山水园林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2003年,全市共有企业专职环保人员345人,比上年增长80.6%。全年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4700万元,市政府下达的15家重点企业的17个限期治理项目完成了14个。据统计,全市削减二氧化硫819吨、烟尘7655吨、COD4081吨、粉尘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基本上实现了年初提出污染物削减5-10%的目标。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明显改善。新污染源得到较好控制,2003年,全市 环保部门共参与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33个,项目总投资12.0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398万元,从源头上较好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得到加强,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动,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九、人民生活 2003年,全市总人口72.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21万人,增长0.7%;男女性别比为100:94.1。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10.43‰,死亡率4.51‰,人口自然增长率5.92‰,全年净增人口4229人。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再就业与解困工程的深入实施,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2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7.3%;人均消费性支出4768元,比上年增长3.7%。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不断升温,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推动。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94元,比上年增加89元,增长3.1%。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加大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扩大覆盖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人员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2003年全市共有3.82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91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2.1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各类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实施,2003年共有46777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上年增加5690人。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140张。 注:1.本公报全市各项统计数据均包括市辖大武口、石嘴山二区和平罗、惠农、陶乐三县。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及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均以《石嘴山年鉴-2004》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