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五、国内贸易 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加快布局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积极开拓城乡市场,商业企业的聚集、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亿元,增长11%。其中,农村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亿元,增长8.1%;城市市场趋于活跃,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0亿元,增长12.4%。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经济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增幅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高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9.5个百分点。比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增幅高24.9个百分点。比私营、个体经济增幅高23.7个百分点。所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份额继续扩大,由上年的16.5%扩大到19.4%,提高了2.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5亿元,增长10.4%,其中,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34亿元,增长38.3%;餐饮业继续走旺,实现零售额20亿元,增长14.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08亿元,增长66%。 分类别看,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48.4%,服装类增长23.4%,化妆品类增长21.9%,洗涤用品类增长3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7.4%。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倍以上。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全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增长47.4%。其中,出口总额5.1亿美元,增长56%;进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23.1%。在外贸出口总额中,国有企业出口3.7亿美元,占出口比重的72.5%,增长55.1%,拉动全区出口增长40.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4.4亿美元,同比增长91.2%,占全区出口总额的85.5%,比上年提高16.8个百分点。 从出口地区看,对各大洲出口全面增长。其中,对亚洲出口3.0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占全区出口额的59.0%,是我区主要的出口市场;对欧洲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69.8%;对北美洲出口0.6亿美元,同比增长27.8%。 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列我区出口额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9804万美元,同比增长71.7%)、韩国(7576万美元,增长149.5%)、美国(6020万美元,增长30.5%)、香港(4885万美元,增长170.7%)、荷兰(2370万美元,增长73.2%),其出口增量占出口总增量的76.9%,拉动全区出口增长43个百分点。 从出口的主要产品看,铝制品出口8304万美元,增长42.9%;硅铁出口7843万美元,增长227.4%;钽制品出口3908万美元,增长20.7%;金属镁出口3894万美元,增长43.4%;无毛绒出口2699万美元,增长60.9%;轮胎出口2252万美元,增长1.4%;双氰胺出口2074万美元,增长150.8%。 利用外资进展顺利。全区实际利用外资7186万美元,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项目37个,新签利用外资投资额3.3亿美元。年末全区拥有注册的三资企业481个,比上年增加27个。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27亿元,增长7.5%。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1916公里,比上年末净增67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6公里,一、二级公路2140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63.1亿吨公里,增长2.7%,铁路196.8亿吨公里,增长1.9%;航空176.5万吨公里,下降6.8%。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33.5亿人公里,下降5.7%;铁路19.6亿人公里,下降0.5%;航空2.1亿人公里,增长30.5%。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新增长途光缆946公里,长途光缆长度达到6435公里;新增本地局用交换机容量12.4万门,达到104.6万门。互联网络注册户数22万户,增长26.4%。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8.9亿元,增长32.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达到100.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3.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6.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3.5万户。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39.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3.6部/百人。 由于"非典"疫情对旅游业影响较大,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均有所下降。全区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049人次,下降49.3%,外汇收入85万美元,下降47.4%;接待国内旅游者274万人次,下降10.2%,国内旅游收入10.21亿元,下降14.9%。 八、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200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46.4亿元,比年初增长28.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7.7亿元,比年初增长28.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1.6亿元,比年初增长29.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88.0亿元,比年初增长24.8%;中长期贷款余额327.9亿元,比年初增长32.7%。 2003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871.1亿元,现金支出1893.2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2.2亿元。 2003年末,全区上市公司11家。证券交易营业部12家,全年交易额3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险种增加,保险收入大幅度提高。全年保费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财产险收入2.9亿元,增长25.6%;人身险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2.6%。全年共支付共赔款及给付2.4亿元,增长4.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3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金额1.1亿元(含退保金额)。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整高校布局结构。地方普通高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发展速度加快。普通高校12所,招生数11237人,在校本(专)科学生35134人,增长19.9%,毕业生5461人。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年内招收研究生290人,增长60.2%,在校研究生591人,毕业研究生90人。 2003年,各级各类学校3486所,在校学生127万人,教职工75089人。其中,专任教师64356人。 全区小学2816所,招生128779人,小学在校生669503 人,增加596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7.5%;普通中学446所,招生128757人,在校学生377078人。 全区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成人中专)38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18014人,在校学生45017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1所,在校学生27346人。 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38540人,增长4.7%;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5799人,减6.1%。 全区已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已达1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68.3%。全区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技术市场持续发展。全年认定技术合同332项,合同金额10047万元;申请专利441件,专利授权338件。全区拥有各类科学研究开发机构51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机构17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6个,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4个,已转制的科研机构24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个。全区地方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