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得到清理和规范。全区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21个,文化馆22个,博物馆5个。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继续巩固发展"村村通"工程,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入户。2003年末,有广播电台5座,节目23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1.2%;电视台5座,节目54套,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8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9.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全区地方出版报纸19种,出版量7549.06万份;出版杂志24种,出版量123.17万册;出版图书447种,出版量1480.8万册。 卫生工作以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重点作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为保护人民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区卫生机构1499个,床位1572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310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0650人,注册护士7272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9个,卫生技术人员1307人;妇幼保健机构25个,卫生技术人员1147人;农村卫生院279个,卫生技术人员3326人。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工作卓有成效。 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的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宁夏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全区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亚洲青年锦标赛上我区运动员获得自行车比赛银牌1枚;全国比赛获金牌5枚,银牌10枚,铜牌13枚;在全区单项运动会上获金牌107枚,银牌96枚,铜牌89枚。 十一、环境保护 全区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继续巩固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围绕"大银川"和城镇化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的成效。全区环境保护系统人员67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环境监测人员257人。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59个,完成投资9479.5万元,竣工绿色工程规划项目1项,完成投资10791万元。全区烟尘控制区30个,面积150.3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30个,面积108.1平方公里。全区自然保护区12个,面积53.3万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生态示范区单位2个。 十二、人口与就业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3年全区出生人口9.0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68‰,比上年下降0.7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72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3‰;人口自然增长率10.95‰,全年净增人口6.31万人,年末总人口580.3万人。 2003年末,全区城乡就业人员29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97万人,增长3.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60.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下降0.7%,其中,国有单位减少4.6万人,集体单位减少1.1万人。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2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0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万人。2003年全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失业人员4.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8万人,登记失业率4.4%。 十三、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0.8亿元,增长11.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056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0元,增长7.6%;人均消费性支出5330元,增长4.4%,其中,城镇居民用于交通与通讯、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费用增加较多,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比重为3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11.0%,下降0.3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消费占11.0%,提高0.1个百分点;教育消费占6.0%,下降1.6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10.5%,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达到2043.3元,增收125.9元,增长6.6%。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888.9元,增长10.7%,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592.3元,增长12.5%。由于政策性扶持收入增加较多,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126.3元,增长81.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7.1元,增长15.4%。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680.2元,比上年增长7.4%,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4.6%下降为41.5%,下降3.1个百分点,是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200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7.7亿元,比年初增长23.1%。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34.2亿元,比年初增长26.1%;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43.5亿元,增长21.5%。 注:1、本公报中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宁夏统计年鉴-2004》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和行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