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银川市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公路货运量160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9.01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8.0%;公路客运量2672万人,旅客周转量15.24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5.2%。年末拥有各种民用汽车4.2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34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1.3%。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10亿元,增长10.9%;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1亿元,增长1.9%。全年订销报纸1777万份,比上年下降30.0%;订销杂志217万份,比上年下降11.0%;收寄特快专递27万件,比上年增长4.9%。邮政新业务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商函制作133.1万件,比上年增长34.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0%。通信业健康发展。年末本地网交换机及接入网设备总容量达64.36万门,比上年增长13.8%;本地网电话用户年末到达户数40.25万户,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住宅电话21.42万户,增长4.5%。移动通信高速发展。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2.71万户,比上年增长55.6%;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4.8部/百人。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1.63万户,比上年增长1.3倍。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升级加快,消费热点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7.87亿元,增长11.9%;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5.92亿元,增长6.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24亿元,增长11.5%;餐饮业零售额10.20亿元,增长14.4%;其他行业零售额4.64亿元,增长4.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10.46亿元,比上年下降14.6%;集体经济零售额2.71亿元,下降2.9%;股份制经济零售额14.51亿元,增长32.0%;私营经济零售额5.14亿元,增长24.9%;个体经济零售额17.02亿元,增长19.7%。商品交易市场已成为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重要集散地,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6.11亿元,增长2.4%;年末共有商品交易市场90个,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7个。

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值43.50亿元,增长13.3%;购进总值40.1亿元,增长19.3%。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年末连锁企业已达到4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零售额2.3亿元,增长0.1%。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持续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2.3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6.3%,其中,出口总额1.87亿美元,下降17.1%;进口总额0.47亿美元,下降12.9%。从出口企业类型看,专业外贸公司出口6675万美元,下降43.6%;自营生产企业出口7196万美元,增长41.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87万美元,下降14.2%。

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加强,利用外资势头良好。2002年我市先后组团参加了第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宁夏枸杞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鲁宁经贸洽谈会、上海农副产品暨高科技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西宁郁金香节暨经贸洽谈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签定重点合作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人民币,合同协议外方资金8.8亿元人民币。2002年全市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5家,占全区的65%;合同外资额4344万美元,占全区的7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131万美元,占全区的96%,较上年翻了一番,创历史最好水平。

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大,先后举办了世界旅游日中国(银川)主会场庆祝活动和第三届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等大型节会。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6%。旅游总收入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4%。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8.39亿元,较年初增长2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4.81亿元,增长2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5.42亿元,较年初增长20.7%。其中短期贷款122.20亿元,比年初增长11.3%;中长期贷款134.06亿元,增长34.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86.08亿元,增长24.4%,现金支出657.82亿元,增长25.5%,累计现金净回笼28.26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84亿元,比上年增长4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6亿元,增长20.2%;寿险保费收入4.48亿元,增长54.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30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其中寿险赔付0.62亿元,增长59.3%。

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南薰西街打通、新银路等14条道路的新建、改造和配套工程。对人车流高峰期较拥堵的主要城市道路路口实施改造。2002年城市建成区面积60.14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43平方公里;年末城市拥有道路面积583万平方米,新增道路面积9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1平方米。

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316公里,公共汽车线路23条,公交标准运营车辆381标台,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59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年末拥有出租车4520辆。全年供水总量10185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86.16%,集中供热面积148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3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2002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85公顷,比上年增加110公顷,增长8.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3.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70平方米。

清洁能源行动继续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2年末,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片,面积60.14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4片,总面积55.71平方公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7.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9.87%;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0.356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37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7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6.2%。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力度加强,机动车尾气达标率为68.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加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7个,投入资金600万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科教兴银”战略深入实施。市本级财政直接投入科技三项费用335万元,实施各类科技项目88项,取得区市级科技成果40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0%。